東方醫學 / 自然療法健康生活

喜歡Botree,歡迎訂閱分享,謝謝^^。

2015-10-19

滋陰、養胃、補腎的鴨肉

秋季。食補
滋陰、養胃、補腎的鴨肉
鴨肉
水禽也。治水利小便。〞
〝劉完素曰:鴨之利水,因其氣相感而為使也。〞--《本草綱目》

【性味歸經】甘,冷。歸脾、胃、肺、腎經。
【功效】滋陰養胃,利水消腫。治骨蒸潮熱,咳嗽,水腫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適合便秘,水腫體質,燥熱或虛火體質。
【注意】腹瀉,體寒虛弱者不宜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滑中、發冷利、香港腳不可食(腹瀉、寒性下痢、香港腳

食補推薦
● 鴨肉米糕(食材:麻油、薑絲、紅蔥頭、鴨肉、米酒、糯米、鹽)
● 鴨粥(食材一:鴨肉、米、蔥、豉;食材二:鴨肉、米、黃耆或黨參)
● 老鴨湯(食材:老鴨肉、冬瓜、蔥、薑;食材二:鴨肉、米、黃耆或黨參)

        《本草綱目》記載鴨肉:〝嫩者毒,老者良〞;俗諺則有:〝嫩鴨濕毒,老鴨滋陰〞的說法。所以中醫滋陰、補虛、利水,多用老鴨(老鴨較不寒涼);或者,燒烤烹調(去寒性);另外,搭配秫ㄕㄨˊ(高粱米、糯小米)、薑、蔥、豉等,也是方法。(附註:〝昔有人食鴨肉成症,用秫米治之而愈。〞、〝《心鏡》:治十種水病垂死。用青頭鴨一只,如常治切,和米並五味煮作粥食。又方:用白鴨一只洗淨,以蒸飯半升,同薑、椒入鴨腹中縫定,蒸熟食之。〞


        食補、食療,常須因地制宜、隨順氣候、生活環境...等,同一食材,巧妙選用搭配,功效便不同。例如:台灣北部夜市有老鴨湯,適宜滋補老年、虛不受補者;秋、冬進補宜選薑母鴨;冬瓜薏米煲水鴨湯是夏季消暑袪濕清熱的廣東清補湯;台灣南部美濃一帶在夏秋之際,中秋佳節有水鴨冷盤。

滋陰、清肺火的鹹鴨蛋&秋季養肺鹹蛋粥

秋季。食補
滋陰、清肺火的鹹鴨蛋
&秋日養肺鹹蛋粥
鴨蛋
治心腹胸隔熱。〞
〝劉完素曰:鴨之利水,因其氣相感而為使也。〞--《本草綱目》
【性味歸經】甘、鹹,微寒。歸心、肺、脾經。(鹹蛋,滋陰養腎)
【功效】滋陰,清肺火。治熱嗽
【注意】孕婦、幼兒少食。脾陽不足、寒濕腹瀉、飲食後氣滯腹脹者不宜
              不宜與鱉、李子、桑椹同食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多食發冷氣,令人氣短背悶。小兒多食,腳軟。鹽藏食之,即宜人。

鹹鴨蛋
      許多人以為鴨蛋之所以常製成鹹鴨蛋,是為了易於保存的更久;其實,鹽鴨蛋除了這個好處以外,醃製後,可去腥味,並更有滋陰養腎的功效。
鹽藏食之,即宜人。〞、〝俗傳小兒泄痢,炙鹹卵食之,亦間有愈者。《本草綱目》 

     
鹹鴨蛋具有營養價值高,清肺潤肺、美肌膚、降陰火的好處。以鹹鴨蛋與白木耳一起熬粥,適合肺陰虛燥咳體質。

        部分地區,端午有吃鹹鴨蛋的習俗,因鹹寒滋陰、清肺,可避免夏季的胸隔熱火、咳嗽、咽喉痛、齒痛等毛病。在秋季,養肺潤燥也可選用鹹鴨蛋,例如:鹹鴨蛋秋葵炒飯,便是一道適宜秋日的家常食補。台灣早期市面上以鴨蛋為主,漸漸地雞蛋才越來越多,另外,屏東四重溪一帶仍有以流放方式養殖的鴨子,所產的溫泉鹹蛋聞名並且廣受好評。

食補推薦
● 鹹鴨蛋秋葵炒飯
● 鹹鴨蛋白木耳粥
● 冰糖銀耳燉鴨蛋

蒜、黑蒜、糖醋蒜

秋季。食補
蒜、黑蒜、糖醋蒜
( 大蒜 --《本草綱目‧菜部第二十六卷》

消榖,化肉,散癰腫瘡,除風邪。〞
【性味歸經】味辛,性溫。入脾、胃、肺經。
【主治】散癰腫瘡,除風邪,殺毒,下氣,消榖,化肉,去水惡瘴氣,除風濕,破冷氣。健脾胃,治腎氣

       近日,網路上盛傳黑蒜頭的療效,使大蒜經過自然發酵後,口味甜嫩,大幅降低辛辣味,使辛散溫熱之性變得溫和,並可增加其含硫化物與胺基酸成份
,來達到保健心血管、抗衰老、抗氧化、改善疲勞... 等的效果。但是,陰虛火旺、患有凝血不良症狀疾病、或者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等藥物者、與嬰幼兒,皆應慎食或忌食。(亦可嘗試:糖醋蒜)
       大蒜,與蔥、薑等,幾乎是家家戶戶所必備的辛香料,廣泛運用於日常的烹調中。大蒜,有幫助消化、健胃、殺菌的功效,自古便運用在消癰除瘡,化食積(特別是肉食),去寒濕等方面。常和灸法一起運用消癰瘡,或者搗貼足心止鼻衄(鼻血)。在西方、印度、埃及等各個國度,也廣泛運用在心血管疾病(抗凝血)、關節炎、痢疾、殺菌等預防保健。      
       現代營養學發現:生食大蒜,殺菌效果最好,一般涼拌、調沾醬、搭配香腸等肉品,也多以生蒜為主(與硫化物含量有關),並且應拍碎、或搗成泥(其中的蒜氨酸、蒜酶等能與空氣作用促進大蒜素的生成,大蒜的辛香味,主要便來自於此)。這些都與我們飲食時的習慣使用方法一致。大蒜素,遇熱便失去作用,因此大蒜多生食,如果要烹煮,可以將大蒜入鍋時,加入少許糖。或者,製成自然發酵黑蒜頭。
       但是,大蒜素、含硫化物等,對胃腸道也有刺激作用,因此,不應過量、或者長期食用,特別是有肝病、胃腸疾病、眼疾的人。
        從中醫學來看,大蒜屬火,性熱喜散,所以醫家朱震亨寫道:「傷氣之禍,積久自見,養生者忌之。化肉之功,不足論也。」
吳瑞也寫道:「多食傷肺、傷脾、傷肝膽,生痰助火昏神。」
孫思邈則寫:「凡服一切補藥,不可食之。」
李時珍寫道:「久食傷肝損眼」
嵇康《養生論》也說:「葷辛害目。今北人嗜蒜宿炕,故盲瞽最多。」

         所以,大蒜食療法,雖然是天然抗生素,可以改善消化力、抗氧化,但是,每次食用不宜過量,生食宜少,一天1、2個即可,熟食或製成黑蒜、糖醋蒜,也應控制在3、4個以內,不宜過量。

食療推薦
●糖醋蒜(一):蒜頭、米醋、冰糖紅糖(4:4:1)
  作法:1.將蒜頭去皮,加入米醋、冰糖(忌沾到水)。
             2.大約浸泡三個月後,完成。
●糖醋蒜(二):蒜頭、鹽、米醋、冰糖紅糖
  作法:1.將蒜頭去皮,浸泡於淨水中兩天。每天換水一次。
             2.撈出濕蒜頭,一層鹽、一層蒜頭,醃浸十天。每天翻轉罐子,使醃漬均勻。
     3.十天後,倒出蒜頭,曝曬兩、三天(視天候曬至乾燥萎縮)。
             4.重新裝入瓶中,並加入紅糖、米醋醃製(需淹過蒜頭)。
     5.大約一個月後,完成。

秋日的菱角節&老少食補:菱角粥

生活中醫。秋季食補
秋日的菱角節
&老少食補:菱角粥
菱角(芰實 --《本草綱目‧果部第三十三卷》

安中不飢,解熱除煩。〞

【性味歸經】生者,味甘,性涼;熟者,味甘,性平。入胃、腸經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兩角為菱,三角、四角為芰。
【主治】安中補五臟,不飢輕身(《別錄》)。清暑解熱,除煩止渴。解酒。

       秋日,是菱角的盛產採收期,十月份便有菱角主要產區「官田」的菱角節活動舉辦,吸引不少人藉此前往旅遊、購買。

       菱角,可替代榖物,營養豐富,一般常見炒菜、熬粥、燉湯... 等,美味可口。近代有一些抗癌試驗,運用菱角配合薏仁等,對於食道癌、子宮頸癌、乳腺癌、胃癌... 等,有一定療效。民間則多用帶殼菱角湯(洗淨)、菱角煮水... 等,來調整體質,預防消化系統疾病。

       菱角,自古便是養生食餚,紅樓夢中便寫道: 紅菱(菱角)、雞頭(芡實)這兩樣秋季採收的當令鮮果,來作為食養零食

襲人聽說,便端過兩個小掐絲盒子來,先揭開一個,裡面裝的是紅菱和雞頭兩樣鮮果,又揭開那個,是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。
            (《
紅樓夢‧第三十七回‧秋爽齋偶結海棠社,蘅蕪院夜擬菊花題》)

食補推薦
菱實粉粥:〝菱實粉粥,益腸胃,解內熱。〞--《本草綱目‧榖部第二十五卷‧粥》
   適合一般人、中老年人、小孩、病後,可以扶正補虛,補脾胃,強壯體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