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方醫學 / 自然療法健康生活

喜歡Botree,歡迎訂閱分享,謝謝^^。

2011-04-30

1手太陰肺經

.手太陰肺經
本經腧穴:分佈在胸部的外上方,上肢掌面橈側和手掌及拇指的橈側。起于中府,止于少商,左右各11個穴位。
  1. 中府 (肺之募穴)
    【定位】 在胸外上方,前正中線旁開6寸,平第1肋間隙處。仰臥取穴
    【解剖】 當胸大肌、胸小肌處,內側深層為第1肋間內、外肌;上外側有腋動、靜脈, 胸肩峰動、靜脈;布有鎖骨上神經中間支,胸前神經分支及第1肋間神經外側皮支
    【功能】 肅降肺氣,和胃利水
    【主治】
    咳嗽、氣喘、胸滿痛、胸中煩熱、面腹腫、食不下、嘔噦;肩背痛、皮膚痛
    【操作】 向外斜刺或平刺0.5~0.8寸,不可向內深刺,以免傷及肺臟、引起氣胸

  2. 雲門
    【定位】 (1)在胸外側部,肩胛骨喙突上方,前正中線旁開6寸,鎖骨下窩凹陷處。(2)用手叉腰時,鎖骨端內下方,出現三角形的凹陷底部
    【解剖】 有胸大肌,皮下有頭靜脈通過,深部有胸肩峰動脈分支;布有胸前神經的分支臂叢外側束、鎖骨上神經中後支
    【功能】 肅降肺氣
    【主治】
    咳嗽、氣喘、胸痛、胸中煩滿;肩背痛
    【操作】 向外斜刺0.5~0.8寸,不可向內深刺,以免傷及肺臟、引起氣胸

  3. 天府
    【定位】 肱二頭肌橈側緣,腋前紋頭下3寸處 【解剖】 肱二頭肌外側溝中;有頭靜脈及肱動、靜脈分支;分佈著臂外側皮神經及肌皮神經
    【功能】 宣散肺邪,清肺涼血
    【主治】
    咳嗽、氣喘、鼻衄、吐血;癭氣;上臂內側痛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.5~1寸

  4. 俠白
    【定位】 肱二頭肌橈側緣,腋前紋頭下4寸;或肘橫紋上5寸處;天府穴下1寸
    【解剖】 肱二頭肌外側溝中;當頭靜脈及橈動、靜脈分支;分佈有臂外側皮神經,當肌皮神經經過處
    【功能】 宣散肺氣,理氣寬胸
    【主治】
    咳嗽、氣喘、心痛;幹嘔、胸滿;上臂內側痛。 【操作】 直刺0.5~1寸。

  5. 尺澤 (合穴)
    【定位】 在肘橫紋中,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(大筋外)
    【解剖】 在肘關節,當肘二頭肌腱之外方,肱橈肌起始部;有橈側返動、靜脈分支及頭靜脈;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,直下為橈神經
    【功能】 肅降肺氣,滋陰潤肺
    【主治】
    咳嗽、氣喘、咳血、潮熱口乾、咽喉腫痛等肺疾;心痛、胸滿;肘臂攣痛;急性吐瀉、嘔吐、中暑、小兒驚風、小便頻數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.8~1.2寸,或點刺出血,尤其用於治療急性咽喉腫痛及急性吐瀉、中暑、小兒驚風等

  6. 孔最 (郄穴)
    【定位】 尺澤穴與太淵穴連線上,腕橫紋上7寸處;當橈骨的尺側邊上,距太淵7寸。伸臂仰掌取穴
    【解剖】 有肱橈肌,在旋前圓肌上端之外緣,橈側腕長、短伸肌的內緣;有頭靜脈、橈動、靜脈;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,橈神經淺支
    【功能】 肅降肺氣,涼血止血
    【主治】
    咳血、咯血、咳嗽、氣喘、失音,咽喉腫痛、頭痛、痔瘡;肘臂攣痛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5l

  7. 列缺 (絡穴;八脈交會穴(通于任脈))
    【定位】 橈骨莖突上方,腕橫紋上1.5寸,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;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,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橈骨莖突上,指尖下凹陷中是穴
    【解剖】 在肱橈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,橈側腕長伸肌腱內側;有頭靜脈,橈動、靜脈分支;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的混合支
    【功能】 宣散肺邪,通調任脈
    【主治】
    咳嗽、氣喘、咽喉腫痛、掌中熱;頭痛、齒痛、項強、偏正、半身不遂、口眼歪斜等頭項疾患
    【操作】 向上斜刺0.50.8

  8. 經渠
    【定位】 橈骨莖突與橈動脈之間凹陷處,腕橫紋上 l寸;仰掌,在腕橫紋上1寸,當橈骨莖突的高點掌面骨邊與橈動脈之間絡中取穴
    【解剖】 橈側腕屈肌腱的外側,有旋前方肌當橈動、靜脈外側處;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混合支
    【功能】 止咳寧嗽、順氣平喘
    【主治】
    咳嗽、氣喘、喉痺、胸痛、胸滿、掌熱、咽喉腫痛;手腕痛
    【操作】 避開橈動脈,直刺0305

  9. 太淵 (輸穴;原穴;八會穴之脈會)
    【定位】 在掌後腕橫紋橈側,橈動脈的橈側凹陷中;仰掌,腕橫紋上,於橈動脈橈側陷中取穴
    【解剖】 橈側腕屈肌腱的外側,拇展長肌腱內側;有橈動、靜脈;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混合支
    【功能】 止咳化痰,扶正祛邪
    【主治】
    咳嗽、氣喘、咳血、嘔血、胸滿、掌心熱、缺盆中痛、喉痺、乳部刺痛、噦;無脈症;腕臂痛
    【操作】 避開橈動脈,直刺0305

  10. 魚際 (滎穴)
    【定位】 第1掌骨中點,赤白肉際處;仰掌,在第1掌指關節後,掌骨中點,赤白肉際處取穴
    【解剖】 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對掌肌;血管當拇指靜脈回流支;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混合支
    【功能】 清肺心熱,利咽涼血
    【主治】
    咳嗽、咳血、失音、身熱、乳癰、肘攣;喉痺咽乾、咽喉腫痛、失音;小兒疳積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508寸。治小兒疳積可用割治法

  11. 少商 (井穴)
    【定位】 拇指橈側指甲角旁01
    【解剖】 有指掌固有動、靜脈所形成的動、靜脈網;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混合支,正中神經的掌側固有神經的末梢神經網
    【功能】 泄熱通竅,回陽救急,利咽鎮痙
    【主治】
    咽喉腫痛、鼻衄、喉痺、咳嗽、氣喘、重舌、心下滿;高熱、中風、昏迷,癲狂、中暑、嘔吐、熱病、小兒驚風、指腕攣急
    【操作】 淺刺01寸,或點刺出血

2手陽明大腸經

. 手陽明大腸經
循行路線:《靈樞‧經脈》:大腸手陽明之脈,起於大指次指之端,循指上廉,出合谷兩骨之間,上入兩筋之中,循臂上廉,入肘外廉,上臑外前廉,上肩出髃(ㄡˇ)骨之前廉,上出於柱骨之會上,下入缺盆,絡肺,下膈,屬大腸。其支者:從缺盆上頸,貫頰,入下齒中;還出挾口,交人中……左之右、右之左,上挾鼻孔。本經腧穴:商陽(井穴)、二間(滎穴)、三間(輸穴)、合谷(原穴)、陽溪(經穴)、偏歷(絡穴)、溫溜(郄穴)、下廉、上廉、手三里、曲池(合穴)、肘髎、手五里、臂臑、肩髃、巨骨、天鼎、扶突、口禾髎、迎香,左右各20穴位。交會穴位:大椎、水溝(督脈)、地倉(胃經)、秉風(小腸經)

1.商陽 (井穴)
【定位】 食指橈側指甲角旁01
【解剖】 有指及掌背動、靜脈網;布有來自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,橈神經的指背側神經
【主治】齒痛,咽喉腫痛等五官疾患;熱病,昏迷
【操作】 淺刺01寸,或點刺出血

2.二間 (滎穴)
【定位】 微握拳,當食指橈側第2掌指關節前凹陷中
【解剖】 有指屈淺、深肌腱;有來自橈動脈的指背及掌側動、靜脈,布有橈神經的指背側固有神經,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
【主治】鼻衄,齒痛等五官疾患;熱病
【操作】 直刺0203

3.三間 (輸穴)
【定位】 微握拳,在食指橈側第2掌指關節後凹陷處
【解剖】 有第一骨間背側肌,深層為拇內收肌橫頭;有手背靜脈網(頭靜脈其示部),指掌側有固有動脈;布有橈神經淺支
【主治】齒痛,咽喉腫痛;腹脹,腸鳴;嗜睡
【操作】 直刺0.30.5

4.合谷 (原穴)
【定位】 在手背,第1、2掌骨間,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;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,放在另一手拇、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,當拇指尖下是穴。又名虎口
【解剖】 在第一、二掌骨之間,第一骨間背側肌中,深層有拇收肌橫頭;有手背靜脈網,為頭靜脈的起部,腧穴近側正當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;布有橈神經淺支的掌背側神經,深部有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
【主治】頭痛,目赤腫痛,鼻衄,齒痛,口眼歪斜,耳聾等頭面五官諸疾;諸痛症;熱病,無汗,多汗;經閉,滯產
【操作】 直刺05l寸,針刺時手呈半握拳狀。孕婦不宜針

5.陽溪 (經穴)
【定位】 腕背橫紋橈側,當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
【解剖】 當拇短、長伸肌腱之間;有頭靜脈、橈動脈的腕背支;布有橈神經淺支。 【主治】
手腕痛;頭痛,目赤腫痛,耳聾等頭面五官疾患。 【操作】 直刺0508

6.偏歷 (絡穴)
【定位】 屈肘,在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,腕橫紋上3寸處
【解剖】 在橈骨遠端,橈側腕伸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;有頭靜脈;掌側為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,背側為前臂背側皮神經和前臂骨間背側神經
【主治】
耳鳴,鼻衄等五官疾患;手臂酸痛;腹部脹滿,水腫
【操作】 直刺或斜刺0508


7.溫溜 (郄穴)
【定位】 屈肘,在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,腕橫紋上5寸處
【解剖】 在橈側腕伸肌肌腹與拇長展肌之間;有橈動脈分支及頭靜脈;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與橈神經深支
【主治】
急性腸鳴腹痛;疔瘡;頭痛,面腫,咽喉腫痛;肩背酸痛
【操作】 直刺05l


8.下廉
【定位】 在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,肘橫紋下4寸處
【解剖】 在橈骨的橈側,橈側有腕伸短肌及腕伸長肌,深層有旋後肌;有橈動脈分支;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及橈神經深支
【主治】
肘臂痛;頭痛,眩暈,目痛;腹脹,腹痛
【操作】 直刺05l


9.上廉
【定位】 在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,肘橫紋下3寸處
【解剖】 在橈側腕伸肌肌腹與拇長展肌之間;有橈動脈分支及頭靜脈;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與橈神經深支
【主治】
肘臂痛,半身不遂,手臂麻木;頭痛;腸鳴腹痛
【操作】 直刺05l


10.手三里
【定位】 在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,肘橫紋下2寸處
【解剖】 肌肉、神經同下廉穴,血管為橈返動脈的分支
【功能】 清熱明目,理氣通腑
【主治】
手臂無力,上肢不遂;腹痛,腹瀉;齒痛,頰腫
【操作】 直刺0812


11.曲池 (合穴)
【定位】 屈肘成直角,在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
【解剖】 橈側腕長伸肌起始部,肱橈肌的撓側;有橈返動脈的分支;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,內側深層為橈神經本幹
【主治】
手臂痹痛,上肢不遂;熱病,高血壓,癲狂;腹痛,吐瀉;五官疼痛;癮疹,濕疹,瘰鬁
【操作】 直刺05l


12.肘髎
【定位】 屈肘,曲池穴外上方 l寸,當肱骨邊緣處
【解剖】 在橈骨外上髁上緣肱肌起始部,肱三頭肌外緣;有橈側副動脈;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及橈神經
【主治】 肘臂部疼痛、麻木、攣急
【操作】 直刺05l


13.手五里
【定位】 在曲池穴與肩髃穴連線上,曲池穴上3寸處
【解剖】 在肱骨橈側,為肱橈肌起點,外側為肱三頭肌前緣;稍深為橈側副動脈;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,深層內側為橈神經
【主治】
肘臂攣痛;瘰鬁
【操作】 避開動脈,直刺05l


14.臂臑
【定位】 在曲池穴與肩髃穴連線上,曲池穴上7寸,三角肌止點處
【解剖】 在肱骨橈側,三角肌下端,肱三頭肌外側頭的前緣;有旋肱後動脈的分支及肱深動脈;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,深層有橈神經本幹。 【主治】
肩臂疼痛不遂,頸項拘攣;瘰鬁;目疾
【操作】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


15.肩髃
【定位】 肩峰端下緣,當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,三角肌上部中央。臂外展或平舉時,肩部出現兩個凹陷,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
【解剖】 有旋肱後動、靜脈;布有鎖骨上神經,腋神經
【主治】
肩臂攣痛,上肢不遂;癮疹
【操作】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。肩周炎宜向肩關節直刺,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


16.巨骨
【定位】 在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凹陷處 【解剖】 在斜方肌與岡上肌中;深層有肩胛上動、靜脈;布有鎖骨上神經分支,副神經分支,深層有肩胛上神經
【主治】
肩臂攣痛,臂不舉;瘰鬁,癭氣
【操作】 直刺,微斜向外下方,進針 05l寸。 直刺不可過深,以免刺入胸腔造成氣胸


17.天鼎
【定位】 在胸鎖乳突肌後緣,扶突穴直下1
【解剖】 在胸鎖乳突肌下部後緣,淺層為頸闊肌,深層為中斜角肌起點;有頸外淺靜脈;為副神經、頸皮神經在胸鎖乳突肌後緣穿出處,深層為膈神經的起點
【主治】
暴喑氣梗,咽喉腫痛;瘰鬁,癭氣
【操作】 直刺0508


18.扶突
【定位】 在結喉旁約3寸,當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與鎖骨頭之間
【解剖】 在胸鎖乳突肌胸骨頭間頸闊肌中,深層為肩胛提肌起始點;深層內側有頸升動脈;布有耳大神經,頸皮神經,枕小神經及副神經
【主治】
咽喉腫痛,暴喑;癭氣,瘰鬁;咳嗽,氣喘;頸部手術針麻用穴
【操作】 直刺0508寸。注意避開頸動脈,不可過深。一般不使用電針,以免引起迷走神經反應


19.口禾髎
【定位】 在上唇部,水溝穴旁0.5寸,當鼻孔外緣直下
【解剖】 在上頜骨犬齒窩部,上唇方肌止端;有面動、靜脈的上唇支;布有面神經、三叉神經第二支下支與眶下神經的吻合叢
【主治】
鼻塞,鼽衄;口歪,口噤
【操作】 直刺或斜刺0305


20.迎香 (手足陽明之合)
【定位】 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約0.5寸,當鼻唇溝中 【解剖】 在上唇方肌中,深部為梨狀孔的邊緣; 有面動、靜脈及眶下動、靜脈分支;布有面神經與眶下神經的吻合叢
【功能】 散風清熱,通利鼻竅
【主治】
鼻塞,鼽衄;

3足陽明胃經


.足陽明胃經
本經腧穴:足陽明胃經經穴分佈在頭面部、頸部部、胸腹部、下肢的前外側面。起于承泣,止于厲兌,左右各45穴。
  1. 承泣(陽蹻、任脈、足陽明之會
    【定位】 目正視,瞳孔直下,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;正坐,兩目直視,瞳孔之下0.7寸,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取穴
    【解剖】 在眶下緣上方,眼輪匝肌中,深層眶內有眼球下直肌,下斜肌;有眶下動、靜脈分支,眼動、靜脈的分支;布有眶下神經分支及動眼神經下支的肌支,面神經分支
    【功能】 散風清熱,明目止淚
    【主治】
    目疾,眼目赤痛、迎風流淚、夜盲、眼瞼潤動口眼歪斜,面肌痙攣
    【操作】 以左手拇指向上輕推眼球,緊靠眶緣緩慢直刺0515寸,不宜提插,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腫。出針時稍加按壓,以防出血
  2. 四白
    【定位】 目正視,瞳孔直下,當眶下孔凹陷處;正坐,承泣直下0.3寸,當眶下孔凹陷處取穴
    【解剖】 在眶下孔處,當眼輪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間;有面動、靜脈分支,眶下動、靜脈;布有面神經分支,當眶下神經處
    【功能】 散風明目,舒筋活絡
    【主治】
    目疾;口眼歪斜,三叉神經痛,面肌痙攣;頭痛,眩暈
    【操作】 直刺或微向上斜刺0305寸,不可深刺,以免傷及眼球,不可過度提插撚轉
  3. 巨髎
    【定位】 目正視,瞳孔直下,平鼻翼下緣處,當鼻唇溝外側
    【解剖】 淺層為上唇方肌,深層為犬齒肌;有面動、靜脈及眶下動、靜脈;布有面神經及眶下神經的分支。
    【主治】 口角歪斜;鼻衄,齒痛,唇頰腫。
    【操作】 斜刺或平刺0305寸。
  4. 地倉 (手足陽明、任脈、陽蹻之會
    【定位】 口角旁約0.4寸,上直對瞳孔
    【解剖】 在口輪匝肌中,深層為頰肌;有面動、靜脈;布有面神經和眶下神經分支,深層為頰肌神經的末支。
    【主治】
    口角歪斜,流涎。三叉神經痛。
    【操作】 斜刺或平刺0508寸。可向頰車穴透刺。
  5. 大迎
    【定位】 在下頜角前下方約1.3寸,咬肌附著部前緣。當閉口鼓氣時,下頜角前下方出現一溝形的凹陷中取穴
    【解剖】 在咬肌附著部前緣;前方有面動、靜脈;布有面神經及頰神經。
    【功能】 熄風止痛,消腫活絡
    【主治】 口角歪斜頰腫齒痛、牙關緊閉、面腫、唇吻閏動
    【操作】 避開動脈,斜刺或平刺0305寸。
  6. 頰車
    【定位】 在下頜角前上方約1橫指,按之凹陷處,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最高點處;開口取穴,在下頷角前上方一橫指凹陷中,上下齒咬緊時,在隆起的咬肌高點處
    【解剖】 在下頜角前方,有咬肌;有咬肌動、靜脈;布有耳大神經,面神經及咬肌神經。
    【功能】 散風清熱,開關通絡
    【主治】
    齒痛,牙關不利,頰腫;口角歪斜。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305寸,或平刺05l寸。 可向地倉穴透刺。
  7. 下關 (足陽明、少陽之會
    【定位】 在耳屏前,下頜骨髁狀突前方,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。合口有孔,張口即閉,宜閉口取穴
    【解剖】 當顴弓下緣,皮下有腮腺,為咬肌起始部;有面橫動、靜脈,最深層為上頜動、靜脈;正當面神經顴眶支及耳顳神經分支,最深層為下頜神經。
    【功能】 消腫止痛,聰耳通絡
    【主治】
    牙關不利,三叉神經痛,齒痛;口眼歪斜;耳聾,耳鳴,聤耳。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5l寸。留針時不可作張口動作,以免折針。
  8. 頭維 (足少陽、陽明之會
    【定位】 當額角發際上05寸,頭正中線旁4.5寸;當鬢髮前緣直上額之髮際角上0.5寸處取穴,距神庭穴4.5
    【解剖】 在顳肌上緣帽狀腱膜中;有顳淺動、靜脈的額支;布有耳額神經的分支及面神經額顳支。
    【功能】 熄風鎮驚,止痛明目
    【主治】
    頭痛;目眩,目痛。
    【操作】 平刺05l寸。
  9. 人迎
    【定位】 喉結旁1.5寸,在胸鎖乳突肌的前緣,頸總動脈之後
    【解剖】 有頸闊肌,在胸鎖乳突肌前緣與甲狀輭骨接觸部;有甲狀腺上動脈;當頸內、外動脈分歧處,有頸前淺靜脈,外為頸內靜脈;布有頸皮神經,面神經頸支,深層頸動脈球,最深層為交感神經幹,外側有舌下神經降支及迷走神經。
    【主治】 癭氣,咽喉腫痛,瘰鬁;高血壓;氣喘。
    【操作】 避開頸總動脈,直刺0308寸。
  10. 水突
    【定位】 在頸部,當人迎穴與氣舍穴連線的中點,胸鎖乳突肌的前緣
    【解剖】 有頸闊肌,在甲狀輭骨外側,胸鎖乳突肌與肩胛舌骨肌上腹的交叉點;外側為頸總動脈;布有頸皮神經,深層為交感神經發出的心上神經及交感幹。
    【主治】 咽喉腫痛;咳嗽,氣喘。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308寸。
  11. 氣舍
    【定位】 人迎穴直下,在鎖骨內側端的上緣,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與鎖骨頭之間。
    【解剖】 有頸闊肌,胸鎖乳突肌起始部;有頸前淺靜脈,深部為頸總動脈;布有鎖骨上神經前支,舌下神經的分支。
    【主治】 咽喉腫痛,癭瘤,瘰鬁;氣喘,呃逆;頸項強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305寸。本經氣舍至乳根諸穴,深部有大動脈及肺、肝等重要臟器,不可深刺。
  12. 缺盆
    【定位】 在鎖骨上窩中央,前正中線旁開4
    【解剖】 在鎖骨上窩之中點,有頸闊肌,肩胛舌骨肌;上方有頸橫動脈;布有鎖骨上神經中支,深層正當肩叢的鎖骨上部。
    【主治】 咳嗽,氣喘;咽喉腫痛,缺盆中痛,瘰鬁。
    【操作】 直刺或斜刺0305寸。《圖翼》:孕婦禁針。
  13. 氣戶
    【定位】 在鎖骨下緣,前正中線旁開4
    【解剖】 在鎖骨下方,胸大肌起始部,深層上方的鎖骨下肌;有胸肩峰動、靜脈分支,外上方為鎖骨下靜脈;為鎖骨上神經,胸前神經分支分佈處。
    【主治】 咳嗽,氣喘,呃逆;胸脅滿痛。
    【操作】 斜刺或平刺0508寸。
  14. 庫房
    【定位】 在第1肋間隙,前正中線旁開4
    【解剖】 在第1肋間隙有胸大肌、胸小肌,深層為肋間內、外肌,有胸肩峰動、靜減及胸外側動、靜脈分支;布有胸前神經分支。
    【主治】 咳嗽,氣喘,咳唾膿血;胸肋脹痛。
    【操作】 斜刺或平刺0508寸。
  15. 屋翳
    【定位】 在第2肋間隙,前正中線旁開4
    【解剖】 在第2肋間隙,有胸大肌,胸小肌,深層為肋間內外肌;有胸肩峰動、靜脈分支;布有胸前神經分支。
    【主治】 咳嗽,氣喘,咳唾膿血;胸肋脹痛;乳癰。
    【操作】 斜刺或平刺0

4足太陰脾經

.足太陰脾經
本經腧穴:本經經穴分佈在足大趾,內踝,下肢內側,腹胸部第三側線。起于隱白,止于大包,左右各21穴。
  1. 隱白 (井穴) 【定位】 足大趾內側趾甲角旁01寸(的爪甲根部)
    【解剖】 有趾背動脈;為腓淺神經的足背支及足底內側神經。 【功能】 健脾寧神,調經統血
    【主治】 月經過多,過時不止,崩漏;便血,尿血、吐血等慢性出血;癲狂,多夢、煩心善悲、尸厥,驚風(慢);腹滿、腹脹、暴泄、善嘔、心痛、胸滿、咳逆、喘息。
    【操作】 淺刺01寸。
     
  2. 大都 (滎穴) 【定位】 足大趾內側,第1蹠趾關節前下方,赤白肉際處 【解剖】 在拇展肌止點;有足底內側動、靜脈的分支;布有足底內側神經的趾底固有神經。 【功能】 健脾利濕、和胃寧神
    【主治】 腹脹,胃痛、食不化,嘔吐,腹瀉,便秘;熱病,無汗、體重肢腫、厥心痛、不得臥、心煩。 【操作】 直刺0305寸。

  3. 太白 (輸穴;原穴) 【定位】 第1蹠骨小頭後緣,赤白肉際凹陷處;第一蹠趾關節後緣,赤白肉際處取穴
    【解剖】 在拇展肌中;有足背靜脈網,足底內側動脈及足跗內側動脈分支;布有隱神經及腓淺神經分支。 【功能】 健脾化濕、理氣和胃
    【主治】 腹痛、腸鳴,腹脹、嘔吐,腹瀉,痢疾、善噫食不化、飢不欲食,胃痛,便秘、痔漏、腳氣、心痛脈緩、胸脅脹痛;體重節痛、痿證。 【操作】 直刺0508寸。

  4. 公孫 (絡穴;八脈交會穴(通於沖脈)) 【定位】 第一蹠骨基底部的前下方,赤白肉際處;在太白後約1寸;第一蹠趾關節後緣,足大趾內側,赤白肉際處取穴
    【解剖】 在拇展肌中;有跗內側動脈分支及足背靜脈網;布有隱神經及腓淺神經分支。 【功能】 健脾化濕、和胃理中
    【主治】 胃痛,嘔吐、飲食不化、腸鳴腹脹、腹痛,腹瀉,痢疾,多飲、霍亂、水腫、煩心失眠、發狂妄言、嗜臥、腸風下血、腳氣。 【操作】 直刺0612寸。

  5. 商丘 (經穴) 【定位】 內踝前下方凹陷中,當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 【解剖】 有跗內側動脈,大隱靜脈;布有隱神經及腓淺神經分支叢。 【功能】 健脾化濕、肅降肺氣
    【主治】 腹脹、腸鳴、腹瀉,便秘,食不化、咳嗽、黃疸、怠惰嗜臥、癲狂、善笑、小兒癇契、痔疾;足踝痛。 【操作】 直刺0508寸。

  6. 三陰交 (足太陰、厥陰、少陰之會;嘔噎陰交不可饒,死胎陰交不可緩)
    【定位】 內踝尖上3寸,脛骨內側面後緣 【解剖】 在脛骨後緣和比目魚肌之間,深層有屈趾長肌;有大隱靜脈,脛後動、靜脈;有小腿內側皮神經,深層後方有脛神經。 【功能】 健脾利濕,兼調肝腎
    【主治】 腸鳴腹脹,腹瀉等脾胃虛弱諸症,消化不良;月經不調、崩漏、經閉、帶下,陰挺,不孕,滯產、難產、產後血暈、惡露不行、陰挺、赤白帶下、癥瘕,陰莖痛、遺精,陽萎、疝氣、睪丸縮腹,小便不利、遺尿等生殖泌尿系統疾患;心悸,失眠,高血壓,濕疹、水腫;下肢痿痹;陰虛諸症。
    【操作】 直刺 l15寸。孕婦禁針。

  7. 漏谷
    【定位】 在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,內踝尖上6寸;在內踝高點上6寸,當脛骨內側面後緣
    【解剖】 在脛骨後緣與比目魚肌之間,深層有屈趾長肌;有大隱靜脈,肢後動、靜脈;有小腿內側皮神經,深層內側後方有脛神經。 【功能】 健脾消腫,滲濕利尿
    【主治】 腹脹,腸鳴、偏墜;小便不利,遺精、女人漏下赤白;下肢痿痹、腿膝厥冷。 【操作】 直刺 l15寸。

  8. 地機 (郄穴)
    【定位】 在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,陰陵泉穴下3寸;在陰陵泉下3寸,當陰陵泉與三陰交的連線上取穴
    【解剖】 在脛骨後緣與比目魚肌之間;前方有大隱靜脈及膝最上動脈的末支,深層有脛後動、靜脈;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,深層後方有脛神經。 【功能】 健脾滲濕,調理月經
    【主治】 痛經,崩漏,月經不調,女子癥瘕;腹脹、腹痛、食慾不振,腹瀉,痢疾、小便不利,水腫。

  9. 陰陵泉 (合穴)
    【定位】 脛骨內側髁下方凹陷處 【解剖】 在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,比目魚肌起點上;前方有大隱靜脈,膝最上動脈,最深層有脛後動、靜脈;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本幹,最深層有脛神經。 【功能】 健脾滲濕,益腎固精
    【主治】 腹脹,腹瀉、暴泄,水腫,黃疸,喘逆、小便不利或失禁、陰莖痛、婦人陰痛、遺精;膝痛。 【操作】 直刺12

  10. 血海
    【定位】 屈膝,在髕骨內上緣上2寸,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;患者屈膝,醫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髕骨上緣,二至五指向上伸直,拇指約呈45度斜置,拇指尖下是穴。對側取法仿此。 【解剖】 在股骨內上髁上緣,股內側肌中間;有股動、靜脈肌支;布有股前皮神經及股神經肌支。 【功能】 健脾化濕,調經統血
    【主治】 月經不調,痛經,經閉、崩漏、股內側痛;癮疹,皮膚濕疹,丹毒。 【操作】 直刺 l15寸。

  11. 箕門
    【定位】 在血海穴與沖門穴的連線上,血海穴直上6 【解剖】 在縫匠肌內側緣 ,深層有大收肌;有大隱靜脈,深層之外方有股動、靜脈;布有股前皮神經,深部有隱神經。 【功能】 健脾滲濕,清熱利尿
    【主治】 小便不利、五淋、遺尿;腹股溝腫痛。 【操作】 避開動脈,直刺05l寸。

  12. 沖門
    【定位】 在腹股溝外側,距恥骨聯合上緣中點35寸,當髂外動脈搏動處的外側
    【解剖】 在腹股溝韌帶中點外側的上方,在腹外斜肌腱膜及內斜肌下部;內側為股動、靜脈;布有股神經。 【功能】 降逆利濕、理氣消痔
    【主治】 腹痛,疝氣、痔痛、小便不利、胎氣上衝,崩漏,帶下。 【操作】 避開動脈,直刺05l寸。

  13. 府舍 (足太、厥陰、少陰、陽明、陰維之會)
    【定位】 沖門穴外上方07寸,前正中線旁開4
    【解剖】 在腹股溝韌帶上方外側,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內斜肌下部,深層為腹橫肌下部;布有腹壁淺動脈,肋間動、靜脈;布有髂腹股溝神經(右當盲腸下部,左當乙狀結腸下部) 【功能】 健脾消滿、理中和胃
    【主治】 腹痛,腹滿積聚,疝氣、霍亂吐瀉。 【操作】 直刺 l15寸。

  14. 腹結
    【定位】 府舍穴上3寸,大橫穴下1寸,距任脈旁開4
    【解剖】 在腹內、外斜肌及腹橫肌肌部;有第11肋間動、靜脈;布有第11肋間神經。 【功能】 溫脾止泄、鎮痛止咳
    【主治】 腹痛,繞臍腹痛、腹瀉、腹寒泄瀉、咳逆,疝氣。 【操作】 直刺 l2寸。

  15. 大橫
    【定位】 臍中旁開4
    【解剖】 在腹外斜肌肌部及腹橫肌肌部;布有第11肋間動、靜脈;布有第12肋間神經。 【功能】 理氣止痛、通調腑氣
    【主治】 腹痛,小腹痛、腹瀉,虛寒瀉痢、大便秘結、善悲。 【操作】 直刺 l2寸。

  16. 腹哀 (足太陰、陰維之會)
    【定位】 臍中上3寸,前正中線旁開4 【解剖】 在腹內外斜肌及腹橫肌肌部;布有第8肋間動、靜脈;布有第8肋間神經。 【功能】 健脾消食、通降腑氣
    【主治】 消化不良,繞臍痛,腹痛,便秘,痢疾。 【操作】 直刺 l15寸。

  17. 食竇
    【定位】 在第5肋間隙,前正中線旁開6寸;任脈(中廷)6寸,當第五肋間隙中
    【解剖】 在第5肋間隙,前鋸肌中,深層有肋間內、外肌;布有胸外側動、靜脈,胸腹壁動、靜脈;布有第5肋間神經外側皮支。 【功能】 運化水穀、和胃下氣
    【主治】 胸脅脹痛;噫氣,翻胃、食已即吐,腹脹腸鳴,水腫。 【操作】 斜刺或向外平刺0.50.8寸。本經食竇至大包諸穴,深部為肺臟,不可深刺。

  18. 天溪
    【定位】 在第4肋間隙,前正中線旁開6寸;在食竇上一肋,任脈旁開6寸,當第四肋間隙中取穴
    【解剖】 在第4肋間隙,胸大肌外下緣,下層為前鋸肌,再深層為肋間內、外肌;有胸外側動、靜脈分支,胸腹壁動、靜脈;第4肋間動、靜脈;布有第四肋間神經。 【功能】 寬胸通乳、止咳消腫
    【主治】 胸脅疼痛,咳嗽;乳癰,乳痛、乳汁少。 【操作】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。

  19. 胸鄉
    【定位】 在第3肋間隙,前正中線旁開6寸;在天谿上一肋,距任脈6寸,當第三肋間隙中取穴
    【解剖】 在第3肋間隙,胸大肌、胸小肌外緣,前鋸肌中,下層為肋間內、外肌;有胸外側動、靜脈,第3肋間動、靜脈;布有第3肋間神經
    【功能】 寬胸理氣、疏肝止痛
    【主治】 胸脅脹痛、胸引背痛不得臥。 【操作】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。
  20. 周榮
    【定位】 在第2肋間隙,前正中線旁開6寸;在胸鄉上一肋,任脈旁開6寸,當第2肋間隙中取穴
    【解剖】 在第2肋間隙,胸大肌中,下層為胸小肌,肋間內、外肌;有胸外側動、靜脈,第2肋間動、靜脈;布有胸前神經分支,正當第1肋間神經。 【功能】 寬胸理氣、降逆止咳
    【主治】 咳嗽,咳唾穢膿、脅肋痛、氣喘、氣逆,食不下;胸脅脹滿
    【操作】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。

  21. 大包 (脾之大絡)
    【定位】 在側胸部腋中線上,當第6肋間隙處;側臥舉臂,在腋下6寸,腋中線上取穴
    【解剖】 在第6肋間隙,前鋸肌中;有胸背動、靜脈及第6肋間動、靜脈;布有第6肋間神經,當胸長神經直系的末端。 【功能】 統血養經,寬胸止痛
    【主治】 氣喘;胸脅痛;全身疼痛,急性扭傷,四肢無力。 【操作】 斜刺或向後平刺0508寸。

5手少陰心經

.手少陰心經

本經腧穴:分佈在腋下,上肢掌側面的尺側緣和小指的橈側端。起于極泉,止於少沖,左右各9穴。
  1. 極泉
    【定位】 上臂外展,腋窩正中,腋動脈搏動處 【解剖】 在胸大肌的外下緣,深層為喙肱肌;外側為腋動脈;布有尺神經,正中神經,前臂內側皮神經及臂內側皮神經。 【功能】 寬胸寧神
    【主治】
    心痛、胸悶、心悸、氣短、悲愁不樂、乾嘔噦、目黃;肩臂疼痛,脅肋疼痛,臂叢神經損傷。瘰鬁,腋臭;上肢針麻用穴
    【操作】 避開腋動脈,直刺或斜刺0305寸。

  2. 青靈
    【定位】 臂內側,在極泉穴與少海穴的連線上,肘橫紋上3寸,肱二頭肌的尺側緣;舉臂,在少海與極泉的連線上,少海上3寸,肱二頭肌的尺側溝中
    【解剖】 當肱二頭肌內側溝處,有肱三頭肌;有貴要靜脈,尺側上副動脈;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,尺神經。 【功能】 理血止痛
    【主治】
    頭痛,振寒,目黃;脅痛,肩臂疼痛。 【操作】 直刺05l寸。

  3. 少海 (合穴)
    【定位】 屈肘,當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;屈肘,在肘橫紋尺側頭陷凹中取穴
    【解剖】 有旋前圓肌,肱肌;有貴要靜脈,尺側上下副動脈,尺返動脈;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,外前方有正中神經。 【功能】 寧心安神
    【主治】
    心痛,癔病、暴喑、健忘、癲狂善笑、癇證;肘臂攣痛,臂麻手顫,頭項痛、目眩、腋脅痛;瘰鬁(瘰藶)。 【操作】 直刺05l寸。

  4. 靈道 (經穴)
    【定位】 腕橫紋上15寸,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 【解剖】 在尺側腕屈肌與指淺屈肌之間,深層為指深屈肌;有尺動脈通過;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,尺側為尺神經。 【功能】 寬胸理氣
    【主治】
    心痛,悲恐善笑;暴喑、乾嘔;肘臂攣痛、抽筋。 【操作】 直刺0305寸。不宜深刺,以免傷及血管和神經。留針時,不可作屈腕動作。

  5. 通里 (絡穴)
    【定位】 腕橫紋上 1寸,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
    【解剖】 在尺側腕屈肌與指淺屈肌之間,深層為指深屈肌;有尺動脈通過;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,尺側為尺神經。 【功能】 寧志安神,益陰清心
    【主治】
    心痛、心悸,怔仲;舌強不語、悲恐畏人,暴喑、面紅、婦人經血過多、崩漏。虛煩、盜汗;腕臂痛。 【操作】 直刺0305寸。不宜深刺,以免傷及血管和神經。留針時,不可作屈腕動作。

  6. 陰郄 (郄穴) 【定位】 腕橫紋上0.5寸,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 【解剖】 在尺側腕屈肌與指淺屈肌之間,深層為指深屈肌;有尺動脈通過;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,尺側為尺神經。 【功能】 寧心涼血
    【主治】
    心痛,驚悸;骨蒸盜汗;吐血,衄血、失音。 【操作】 直刺0305寸。不宜深刺,以免傷及血管和神經。留針時,不可作屈腕動作。

  7. 神門 (輸穴;原穴)
    【定位】 腕橫紋尺側端,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;仰掌,腕豆骨的橈側緣,即尺側腕屈肌腱附著於腕豆骨的橈側,掌後橫紋上
    【解剖】 在尺側腕屈肌與指淺屈肌之間,深層為指深屈肌;有尺動脈通過;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,尺側為尺神經。 【功能】 扶正祛邪,寧心安神
    【主治】
    心痛,心煩,驚悸,怔仲、恍惚,健忘,失眠,癡呆,悲哭、癲狂癇等心與神志病變;嘔血、吐血、目黃脅痛、失喑、喘逆上氣;高血壓;胸脅痛。 【操作】 直刺030.5寸。
  8. 少府 (滎穴)
    【定位】 在手掌面,第45掌骨之間,握拳時當小指與無名指指端之間;在45掌指關節後方,仰掌屈指,當小指端與無名指端之間
    【解剖】 在第45掌骨間,有第4蚓狀肌,指淺、深屈肌腱,深部為骨間肌;有指掌側總動、靜脈;布有第4指掌側固有神經。 【功能】 清心寧神
    【主治】
    心悸、心痛、心煩,胸痛、善笑、悲恐驚;陰癢、陰挺、陰痛;小便不利,癰瘍;手小指攣痛,拘攣。 【操作】 直刺0305寸。

  9. 少沖 (井穴)
    【定位】 小指橈側指甲角旁01寸;在小指橈側,去指甲角橈側根部,約去爪甲指0.1寸許取穴
    【解剖】 有指掌側固有動、靜脈所形成的動、靜脈網;布有指掌側固有神經。 【功能】 清熱熄風,寧神醒腦
    【主治】
    心悸,心痛,癲狂;熱病,昏迷。胸脅痛,胸滿氣急,手攣臂痛。
    【操作】 淺刺01寸,或點刺出血。

6手太陽小腸經

.手太陽小腸經

本經腧穴:分佈在指、掌尺側、上肢背側面的尺側緣,肩胛及面部。起于少澤,止于聽宮,左右各19穴。
  1. 少澤 (井穴)
    【定位】 小指尺側指甲角旁0l
    【解剖】 有指掌側固有動、靜脈,指背動脈形成的動、靜脈網;布有尺神經手背支。
    【功能】 增液通乳,清熱利竅
    【主治】
    乳癰,乳汁少;昏迷,熱病、汗不出、中風 頭痛,目翳,咽喉腫痛、瘧疾、耳鳴、耳聾、肩臂外後側疼痛
    【操作】 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。 孕婦慎用。
  2. (滎穴)
    【定位】 微握拳,第5指掌關節前尺側,掌指橫紋頭赤白肉際(當掌指關節前之橫紋頭赤白肉際)
    【解剖】 有指背動、靜脈;布有尺神經手背支。
    【功能】 疏肝清心,明目聰耳
    【主治】
    熱病汗不出、癲狂、癇證乳癰,乳汁少、無乳、小便赤難頭痛,目痛,耳鳴,咽喉腫痛、瘧疾、氣出、目蘙、鼻塞、頰腫、頭項急痛、臂痛肘攣、手指麻木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305寸。
  3. 谿 (輸穴;八脈交會穴(通於督脈))
    【定位】 微握拳,第五指掌關節後尺側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
    【解剖】 在小指尺側,第5掌骨小頭後方,當小指展肌起點外緣;有指背動、靜脈,手背靜脈網;布有尺神經手背支。
    【功能】 清心解鬱,清熱截瘧
    【主治】
    頭項強痛,腰背痛,手指及肘臂攣痛;耳聾,目赤目蘙、目眩、目赤爛、疥瘡、黃疸癲狂、癇證、熱病、盜汗瘧疾。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5l寸。治手指攣痛可透刺合穀穴。
  4. 腕骨 (原穴)
    【定位】 第5掌骨基底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處,赤白肉際
    【解剖】 在手背尺側,小指展肌起點外緣;有腕背側動脈(尺動脈分支),手背靜脈網;布有尺神經手背支。
    【功能】 增液止渴,利膽退黃
    【主治】
    指攣腕痛,頭項強痛、頸項頷腫,臂痛目翳、目流冷淚,黃疸虛浮,耳鳴熱病汗不出,瘧疾、消渴、驚風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305寸。
  5. (經穴)
    【定位】 腕背橫紋尺側端,當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處
    【解剖】 當尺側腕伸肌腱的尺側緣;有腕背側動脈;布有尺神經手背支。
    【功能】 清心寧神,明目聰耳
    【主治】
    頸頷腫、腰項急、肩痛,臂外側痛,腕痛;頭痛,目眩,耳鳴,耳聾,疥瘡、生疣、痔漏、齒痛熱病汗不出,癲狂癇。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305寸。
  6. 養老 (郄穴)
    【定位】 以手掌面向胸,當尺骨莖突橈側骨縫凹緣中(,轉手骨開);掌先向下時,在尺骨莖突的高點處是穴
    【解剖】 左尺骨背面,尺骨莖突上方,尺側腕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間;布有前臂骨間背側動、靜脈的末支,腕靜脈網;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和尺神經。
    【功能】 增液養津,清上明目
    【主治】
    目視不明;肩、背、肘、臂酸痛、急性腰疼
    【操作】 直刺或斜刺0508寸。強身保健可用溫和灸。
  7. 支正 (絡穴)
    【定位】 陽穴與小海穴的連線上,腕背橫紋上5寸;腕部陽谷穴上五寸,尺骨掌側緣取穴
    【解剖】 在尺骨背面,尺側腕伸肌的尺側緣;布有骨間背側動、靜脈;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分支。
    【功能】 疏肝寧神,清熱解表
    【主治】
    頭痛,項強,肘臂酸痛、肘攣、手指痛熱病,癲狂、易驚、善笑恐悲驚、健忘、消渴疣症(生疣)、疥瘡
    【操作】 直刺或斜刺0.5~08寸。
  8. 小海 (合穴)
    【定位】 屈肘,當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處
    【解剖】 尺神經溝中,為尺側腕屈肌的起始部;有尺側上、下副動脈和副靜脈以及尺返動、靜脈;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,尺神經本幹。
    【功能】 疏肝安神,清熱消腫
    【主治】
    肘臂疼痛,麻木、頸項肩臂外後側痛癲癇,癲狂、 頭痛目眩、耳聾耳鳴、瘍腫、頰腫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305寸。
  9. 肩貞
    【定位】 臂內收,腋後紋頭上l
    【解剖】 在肩關節後下方,肩胛骨外側緣,三角肌後緣,下層是大圓肌;有旋肩胛動、靜脈;布有腋神經分支,最深部上方為橈神經。
    【功能】 化痰消腫,清熱聰耳
    【主治】
    肩臂疼痛,上肢不遂、肩胛痛、手臂痛麻、不能舉、缺盆中痛、耳聾耳鳴熱病瘰藶
    【操作】 直刺 l15寸。不宜向胸側深刺。
  10. 臑俞 (會陽維、蹻脈
    【定位】 臂內收,腋後紋頭直上,肩胛岡下緣凹陷中
    【解剖】 在肩胛骨關節窩後方三角肌中,深層為崗下肌;有旋肱後動、靜脈;布有腋神經,深層為肩胛上神經。
    【功能】 化痰消腫,疏筋活絡
    【主治】
    肩臂疼痛,無力,肩不舉;頸項瘰藶
    【操作】 直刺或斜刺0515寸。不宜向胸側深刺。
  11. 天宗
    【定位】 正坐,肩胛骨岡下窩中央凹陷處,約肩胛岡下緣與肩胛下角之間的上1/3折點處取穴(正與秉風直對)
    【解剖】 在岡下窩中央岡下肌中;有旋肩胛動、靜脈肌支;布有肩胛神經。
    【功能】 肅降肺氣,舒筋活絡
    【主治】
    肩胛疼痛、肘臂外後側痛,肩背部損傷;氣喘、乳癰、頰頷腫痛
    【操作】 直刺或斜刺05l寸。遇到阻力不可強行進針。
  12. 秉風 (手陽明,太陽、手足少陽之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