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方醫學 / 自然療法健康生活

喜歡Botree,歡迎訂閱分享,謝謝^^。

2013-10-23

《中醫的故事》神奇的金元時期張從正醫生心理治療法


        在中醫史上,金元時期有一位名醫:張從正 先生,他專門用"攻下法"治病,就是用汗法、下法(大小便)、吐法來治病,在中醫史上相當知名。

        他的醫書《儒門事親》中,還記載了他用《黃帝內經》中記載的內臟和五行的關係來治療病人身心疾病的幾個病例。現在,翻譯成白話故事,提供給大家參考。



一百三。“激怒法”-- 驚嚇和恐懼,中醫治法不同!
〝驚者平之〞,重新建立〝平常心〞的《黃帝內經》身心療法

聽故事~

        衛德新的妻子,曾經在旅途中夜宿在旅舍樓上,當晚剛好遇到盜賊入內搶劫火燒房子,驚嚇之餘從床下摔墮下來,從此以後,每次聽到有聲響就驚嚇昏倒不省人事,使得家人們平日都躡手躡腳地走路,不敢驚嚇到婦人。這樣的症狀經過一年多了病都沒好,來看診的醫生們都說這是心的病,開了治心安神的人參珍珠和定志丸等卻都沒有效果。

        張從正看了婦人的症狀後說:受驚嚇是陽邪從外在病因侵入,恐懼則是陰邪從內在病因而出,受驚嚇者是病者事先自己不知道狀況,恐懼感則是病者自己知道原因。足少陽膽經五行屬於肝木,膽為勇敢,驚怕是膽傷的緣故。

        於是,看診時張從正先讓二名侍女抓著婦人的雙手,將婦人按坐在高椅上,椅子前面放了一個小茶几,張從正跟婦人說:娘子請看這木頭,然後忽然猛力擊打那茶几,婦人看了之後驚嚇不已。

        張從正再跟婦人說:我用木頭敲茶几,娘子為什麼驚嚇成這樣?等到婦人稍微平靜鎮定下來後,張從正又敲擊茶几,這次婦人果然沒有那麼驚怕了。又再過一會兒,如此重複敲打茶几三五次後,張從正又用手杖敲打門,並且暗地裡派人劃婦人背後的窗紙。婦人慢慢地越來越鎮靜穩定而終於笑說:你這是什麼治療法啊!張從正解釋說:「這是運用《黃帝內經》裡面寫說:”驚者平之,平者常也,平常見之必無驚”的療法。平是平常的意思,使受驚嚇了人見慣之後自然不驚。」,之後,又派人整晚敲打門窗到天亮。
        受到驚嚇的人,心神浮越在上,從其下方敲打茶几使患者的目光往下看,是為了收其心神,過了一兩天後,婦人即使聽到雷響也不再受驚嚇了。

        衛德新本來是不太喜歡張從正的,從此以後一生都很信服張從正,如果有人說張從正沒有醫術,就拿著兵器驅趕那個人。

原文: 張從正 《儒門事親  卷七  內傷形》
      衛德新之妻,旅中宿於樓上,夜值盜劫入燒舍驚墮床下,自後每聞有嚮則驚倒不知人,家人輩躡足而行,莫敢冒觸有聲,歲餘不痊,諸醫作心病治之。人參珍珠及定志丸皆無效,戴人見而斷之曰:驚者為陽從外入也,恐者為陰從內出,驚者為自不知故也,恐者自知也。足少陽膽經屬肝木,膽者敢也,驚怕則膽傷矣,乃命二侍女執其兩手按高椅之上,當面前下置一小几,戴人曰娘子當視此一木,猛擊之,其婦大驚。戴人曰我以木擊几,何以驚乎,伺少定擊之驚也緩,又斯須連擊三五次,又以杖擊門,又暗遣人畫背後之窗,徐徐驚定而笑曰,是何治法,戴人曰內經云驚者平之,平者常也,平常見之必無驚,是夜使人擊其門窗自夕達曙。夫驚者神上越也,從下擊几使之下視,所以收神也,一二日雖聞雷亦不驚,德新素不喜戴人,至是終身厭服,如有人言戴人不知醫者,執戈以逐之。

2013-09-17

六.手少陽小腸經

.手少陽小腸經

本經腧穴:分佈在指、掌尺側、上肢背側面的尺側緣,肩胛及面部。起于少澤,止于聽宮,左右各19穴。
  1. 少澤 (井穴)
    【定位】 小指尺側指甲角旁0l
    【解剖】 有指掌側固有動、靜脈,指背動脈形成的動、靜脈網;布有尺神經手背支。
    【功能】 增液通乳,清熱利竅
    【主治】
    乳癰,乳汁少;昏迷,熱病、汗不出、中風 頭痛,目翳,咽喉腫痛、瘧疾、耳鳴、耳聾、肩臂外後側疼痛
    【操作】 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。 孕婦慎用。
  2. (滎穴)
    【定位】 微握拳,第5指掌關節前尺側,掌指橫紋頭赤白肉際(當掌指關節前之橫紋頭赤白肉際)
    【解剖】 有指背動、靜脈;布有尺神經手背支。
    【功能】 疏肝清心,明目聰耳
    【主治】
    熱病汗不出、癲狂、癇證乳癰,乳汁少、無乳、小便赤難頭痛,目痛,耳鳴,咽喉腫痛、瘧疾、氣出、目蘙、鼻塞、頰腫、頭項急痛、臂痛肘攣、手指麻木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305寸。
  3. 谿 (輸穴;八脈交會穴(通於督脈))
    【定位】 微握拳,第五指掌關節後尺側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
    【解剖】 在小指尺側,第5掌骨小頭後方,當小指展肌起點外緣;有指背動、靜脈,手背靜脈網;布有尺神經手背支。
    【功能】 清心解鬱,清熱截瘧
    【主治】
    頭項強痛,腰背痛,手指及肘臂攣痛;耳聾,目赤目蘙、目眩、目赤爛、疥瘡、黃疸癲狂、癇證、熱病、盜汗瘧疾。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5l寸。治手指攣痛可透刺合穀穴。
  4. 腕骨 (原穴)
    【定位】 第5掌骨基底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處,赤白肉際
    【解剖】 在手背尺側,小指展肌起點外緣;有腕背側動脈(尺動脈分支),手背靜脈網;布有尺神經手背支。
    【功能】 增液止渴,利膽退黃
    【主治】
    指攣腕痛,頭項強痛、頸項頷腫,臂痛目翳、目流冷淚,黃疸虛浮,耳鳴熱病汗不出,瘧疾、消渴、驚風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305寸。
  5. (經穴)
    【定位】 腕背橫紋尺側端,當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處
    【解剖】 當尺側腕伸肌腱的尺側緣;有腕背側動脈;布有尺神經手背支。
    【功能】 清心寧神,明目聰耳
    【主治】
    頸頷腫、腰項急、肩痛,臂外側痛,腕痛;頭痛,目眩,耳鳴,耳聾,疥瘡、生疣、痔漏、齒痛熱病汗不出,癲狂癇。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305寸。
  6. 養老 (郄穴)
    【定位】 以手掌面向胸,當尺骨莖突橈側骨縫凹緣中(,轉手骨開);掌先向下時,在尺骨莖突的高點處是穴
    【解剖】 左尺骨背面,尺骨莖突上方,尺側腕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間;布有前臂骨間背側動、靜脈的末支,腕靜脈網;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和尺神經。
    【功能】 增液養津,清上明目
    【主治】
    目視不明;肩、背、肘、臂酸痛、急性腰疼
    【操作】 直刺或斜刺0508寸。強身保健可用溫和灸。
  7. 支正 (絡穴)
    【定位】 陽穴與小海穴的連線上,腕背橫紋上5寸;腕部陽谷穴上五寸,尺骨掌側緣取穴
    【解剖】 在尺骨背面,尺側腕伸肌的尺側緣;布有骨間背側動、靜脈;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分支。
    【功能】 疏肝寧神,清熱解表
    【主治】
    頭痛,項強,肘臂酸痛、肘攣、手指痛熱病,癲狂、易驚、善笑恐悲驚、健忘、消渴疣症(生疣)、疥瘡
    【操作】 直刺或斜刺0.5~08寸。
  8. 小海 (合穴)
    【定位】 屈肘,當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處
    【解剖】 尺神經溝中,為尺側腕屈肌的起始部;有尺側上、下副動脈和副靜脈以及尺返動、靜脈;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,尺神經本幹。
    【功能】 疏肝安神,清熱消腫
    【主治】
    肘臂疼痛,麻木、頸項肩臂外後側痛癲癇,癲狂、 頭痛目眩、耳聾耳鳴、瘍腫、頰腫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305寸。
  9. 肩貞
    【定位】 臂內收,腋後紋頭上l
    【解剖】 在肩關節後下方,肩胛骨外側緣,三角肌後緣,下層是大圓肌;有旋肩胛動、靜脈;布有腋神經分支,最深部上方為橈神經。
    【功能】 化痰消腫,清熱聰耳
    【主治】
    肩臂疼痛,上肢不遂、肩胛痛、手臂痛麻、不能舉、缺盆中痛、耳聾耳鳴熱病瘰藶
    【操作】 直刺 l15寸。不宜向胸側深刺。
  10. 臑俞 (會陽維、蹻脈
    【定位】 臂內收,腋後紋頭直上,肩胛岡下緣凹陷中
    【解剖】 在肩胛骨關節窩後方三角肌中,深層為崗下肌;有旋肱後動、靜脈;布有腋神經,深層為肩胛上神經。
    【功能】 化痰消腫,疏筋活絡
    【主治】
    肩臂疼痛,無力,肩不舉;頸項瘰藶
    【操作】 直刺或斜刺0515寸。不宜向胸側深刺。
  11. 天宗
    【定位】 正坐,肩胛骨岡下窩中央凹陷處,約肩胛岡下緣與肩胛下角之間的上1/3折點處取穴(正與秉風直對)
    【解剖】 在岡下窩中央岡下肌中;有旋肩胛動、靜脈肌支;布有肩胛神經。
    【功能】 肅降肺氣,舒筋活絡
    【主治】
    肩胛疼痛、肘臂外後側痛,肩背部損傷;氣喘、乳癰、頰頷腫痛
    【操作】 直刺或斜刺05l寸。遇到阻力不可強行進針。
  12. 秉風 (手陽明,太陽、手足少陽之會
    【定位】 正坐,肩胛骨岡上窩中央,天宗穴直上,舉臂有凹陷處(約在肩胛岡中點上緣上1寸)
    【解剖】 在肩胛岡上緣中央,表層為斜方肌,再下為岡上肌;有肩胛動、靜脈;布有鎖骨上神經和副神經,深層為肩胛上神經。
    【功能】 舒筋散風
    【主治】 肩胛疼痛,上肢酸麻。
    【操作】 直刺或斜刺05l寸。 宜向鎖骨上窩上方刺,不宜向胸部深刺。
  13. 曲垣
    【定位】 肩胛骨岡上窩內側端,在臑俞穴與第2胸椎棘突連線的中點處
    【解剖】 在肩胛岡上緣,斜方肌和岡上肌中;有頸橫動、靜脈降支,深層為肩胛上動、靜脈肌支;布有第2胸神經後支外側皮支、副神經,深層為肩胛上神經肌支。
    【功能】 舒筋活絡
    【主治】 肩胛疼痛。
    【操作】 直刺或斜刺05l寸。宜向鎖骨上窩上方刺,不宜向胸部深刺。
  14. 肩外俞
    【定位】 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;正坐,在第一胸椎棘突下,即陶道穴旁開3寸,當肩胛骨脊柱緣的垂直線上取穴
    【解剖】 在肩胛骨內側角邊緣,表層為斜方肌,深層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;有頸橫動、靜脈,布有第1神經後支內側皮支,肩胛背神經和副神經。
    【功能】 舒筋活絡
    【主治】 肩背疼痛,頸項強急,上肢冷痛
    【操作】 斜刺0508寸。 不宜深刺。
  15. 肩中俞
    【定位】 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2寸;正坐,在第7頸椎棘突下,即大椎穴旁開2寸
    【解剖】 在第1胸椎橫突端,在肩胛骨內側角邊緣, 表層為斜方肌,深層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;有頸橫動、靜脈;布有第1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,肩胛神經和副神經。
    【功能】 解表宣肺
    【主治】
    咳嗽、唾血、目視不明,氣喘,發寒發熱肩背疼痛。
    【操作】 斜刺0508寸。 不宜深刺。
  16. 天窗
    【定位】 扶突穴後,在胸鎖乳突肌的後緣,約喉結旁開3.5寸;正坐,平喉結,當胸鎖肌後緣
    【解剖】 在斜方肌前緣,肩胛提肌後緣,深層為頭夾肌;有耳後動、靜脈及枕動、靜脈分支;布有頸皮神經,正當耳大神經叢的發出部及枕小神經。
    功能】 聰耳立竅,熄風寧神
    【主治】
    耳鳴,耳聾,咽喉腫痛,暴喑、中風、癮疹、狂證頸項強痛。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5l寸。
  17. 天容
    【定位】 在下頜角的後方,胸鎖乳突肌的前緣凹陷中;在耳下方下頷角後與胸鎖乳突肌之前緣間凹陷處
    【解剖】 在下頜角後方,胸鎖乳突肌停止部前緣,二腹肌後腹的下緣;前方有頸外淺靜脈、頸內動、靜脈;布有耳大神經的前支,面神經的頸支、副神經,其深層為交感神經於的頸上神經節。
    【功能】 利咽消腫,聰耳降逆
    【主治】
    耳鳴,耳聾,咽喉腫痛、咽中如梗、頰腫、嘔逆吐沫頭痛,頸項強痛。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5l寸。注意避開血管。
  18. 顴髎 (手少陽、太陽之會
    【定位】 目外眥直下,顴骨下緣凹陷處
    【解剖】 在顴骨下頜突的後下緣稍後,咬肌的起始部,顴肌中;有面橫動、靜分支;布有面神經及眶下神經。
    【功能】 清熱消腫,牽正鎮痙
    【主治】 口眼歪斜,眼瞼目閏動,齒痛,目黃,面赤唇癰,三叉神經痛。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305寸,斜刺或平刺05l寸。
  19. 聽宮 (手足少陽、手太陽之會
    【定位】 耳屏前,下頜骨髁狀突的後方,張口時呈凹陷處
    【解剖】 有顳淺動、靜脈的耳前支;布有面神經及三叉神經的第3支的耳顳神經。
    【功能】 聰耳消腫
    【主治】
    耳鳴,耳聾,聤耳等諸耳疾;齒痛、癲狂、癇證
    【操作】 張口,直刺 l15寸。 留針時應保持一定的張口姿勢。

2013-09-06

認識耳穴:內分泌

這幾年,隨著中醫的普及、生活化,耳穴療法也漸漸被廣泛運用。
慢慢分享耳朵上面一些常用的穴道、反射區給大家。^^



大家一起試試~

【白露按摩鼻子】


      轉眼間,到了秋天的第三個節氣。

      明天,就是「白露」節氣(國曆 9/ 7 ~ 9/22;農曆 8/ 3 ~ 8/18)。這段時間,我們會經過一個大節日「中秋節」。

      這兩天,剛好遇見兩個朋友,一位是微流鼻水,有鼻敏感現象;另一位則聊到先流鼻水,然後喉嚨就痛了起來。

      這些,就是秋季容易發生的鼻炎、鼻過敏問題。秋季的氣溫、濕度變化大,很多人的鼻子問題就跑出來了。甚至,引發咳嗽。

★白露穴道:「迎香穴」
迎香穴,就是鼻子聞到香氣撲鼻的地方。剛好在鼻孔兩邊的凹陷處,按壓下去會發現有點麻電感。

★穴道按摩:
1. 可以用兩手食指內側,沿著鼻子兩旁摩擦。
2. 並且加強在迎香穴、睛明穴按壓。
(睛明穴,在眼內角和鼻子間凹陷處,按摩時稍微再往上推碰到眼眶有酸脹感)
3. 將兩手手掌搓熱,然後摀住整個鼻部上下與兩旁部位。

★耳穴按摩:
耳穴可以輔助改善五官功能,其中通鼻子、抗過敏,可以常按摩耳屏部位的 ”內鼻” 和下方的 ”內分泌” 區。



醫食同源 【紅潤補血食材】

醫食同源
【紅潤補血食材】

      昨天遇見一位烹飪高手聊到飲食 ”補血” 話題。回家也順手整理下列食材大家參考。

★ 補血的食材,許多都是黑色或者紅色的。例如:


黑芝麻、黑木耳、黑豆、葡萄、櫻桃、桑椹、紫菜、香菇、紅豆、紅棗 、枸
杞、紅米、胡蘿蔔、番茄、蓮藕、桂圓

★ 補血的蔬菜:


花椰菜、菠菜、莧菜、紅鳳菜、卷心甘藍、芹菜、金針、南瓜、黃豆、胡蘿
蔔、番茄、蓮藕

★ 補血的水果:


葡萄、櫻桃、桑椹、 大棗、甘蔗、荔枝、柚子


      可以與補氣食材如:山藥、馬鈴薯、人參...等一起烹煮。



2013-08-23

【素食寶:拜訪香椿嫩葉】





很幸運地,小時務農的友人的大方分享,
在假日親眼看見了比人還高的香椿樹,
原來,新芽會不斷地生長,
所以,摘到了許多嫩芽葉--
嫩葉煎蛋作為桌上菜餚。
一旁不起眼的地面,也有初長出的小香椿,
生生不息與強韌的生命力,
難怪《本草綱目》中說香椿「易長而多壽」。

也看到了秋葵,
必須每週將一些枝葉割除,不然秋葵無法順利生長結果,
有捨才有得。
嫩黃的秋葵花很柔美。

養分、陽光、水,拔雜草與除蟲害,
點點滴滴都很辛苦。

在夜晚,也親身聞到了工業區排放出來的惡臭,
無聲地污染籠罩大地,
純淨,成為記憶,
與下一代的難得。
 


【生活中的香椿嫩葉 與 小提醒】

       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提到香椿:「易長而多壽」,《莊子》則寫道「大椿以八千歲為春秋」。


香椿葉
       香椿現在已成為常見的健康食品,香椿也常乾燥磨粉,成為素食者的調味料。
在二十四節氣中,香椿芽在春天榖雨時,被當成當令的食材。這次,則發現在南台灣,它到現在都是有嫩芽的。


       《本草綱目》寫椿芽不要一次吃太多,因為「氣味苦、溫,多食動風,熏十二經脈、五臟六腑,令人神昏血氣微。」
      另外,椿芽也盡量不要常和豬肉、熱麵一起吃,因為「和豬肉、熱面頻食則中滿,蓋壅經絡也。」
香椿嫩芽葉,一般都是拌豆腐、涼拌、炒雞蛋,所以,較沒有上面說的疑慮。 涼拌香椿豆腐(香椿葉還是要用沸水焯燙一下,可以減少香椿中的亞硝酸鹽含量),可以在夏、秋清熱退火,體質虛寒的人,還是熟食,加入薑等炒食。

      也參考了歐陽英生機飲食網,其中「歐陽老師的叮嚀」寫道:
1. 香椿若頻繁或過量食用,會造成頭腦昏沉。
2. 有慢性病或脾胃虛寒、長期氣血不通者不宜多食。 這部份與《本草綱目》所提的禁忌頗為一致。



兼具"台灣ㄚ嬤古早味 & 米國潮流營養食品"雙重角色的--粉薯

       古早味太白粉:葛鬱金粉/粉薯粉,原來在東南亞和美國等地都可以購買得到。在台灣流傳老鼠誤吃農藥,會吃來解毒。在西印度群島,則有可以解中毒箭毒的說法,因此,英文名字稱為:Arrowroot。

     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。如果有任何謬誤,請多包涵和指導。資料來源主要來自友人慷慨分享、日常生活與網路購物^^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【 猜一猜:"古早寶" ㄚ嬤的太白粉】葛鬱金 / 粉薯粉 Arrowroot

【 猜一猜:"古早寶" 】
       它是台灣早期的太白粉原料,ㄚ嬤妙手給金孫喝上火喉嚨痛、消暑健脾胃的寶貝。有一說老鼠不小心吃了農藥,會去啃它來解毒不死的田野寶。
推薦家中有小孩的父母,可以買一包的天然古早味,可用來勾芡、加黑糖沖泡、做糕餅。

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
      雖然,這幾天因為潭美颱風,雨量豐沛。畢竟,已經過了立秋,到了處暑(8/23),進入秋季了,燥氣會慢慢增加。

也在這個時候,小時候家中務農的友人,又大方分享了一樣「農村寶」,聽說誤吃毒餌的老鼠會去啃它來解毒而不死。務農的人家在採收之後,會拿去磨漿製粉(傳統的一種”水洗法”製粉--很難想像製粉,是用”水洗法”吧^^)

原來,這是台灣早期許多人都很熟悉的”古早太白粉--粉薯”(Maranta arundinacea L.),在部落也多有種植,常被稱為”葛鬱金”。

在這幾年,一些有機、自然農法市集、主婦聯盟...等,都可以購買的到。也可以在網路上跟一些農家直接購買。

植物性澱粉,很適合作為滋陰清熱、清熱解毒的天然食材,養生、價廉、又少副作用負擔。所以,先感謝陳先生的大方引薦機緣,同時,也彙整一些推廣或銷售粉薯的資料,記述如下。

秋季,溫燥涼燥之際,大家不妨試試以粉薯粉/
葛鬱金粉沖泡黑糖水,來滋陰潤燥(當然,白河的蓮藕粉也相當適合;燉川貝水梨又是另一寶)。尤其,是家中有小孩的親友們^^。巧手善烹飪的,也可以做成湯圓、糕點...等點心。

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

以下彙整資料分享給有興趣的朋友。


2013-08-06

【筋骨受傷什麼不能吃?哪些中藥材可以幫助?】


【筋骨受傷什麼不能吃?哪些中藥材可以幫助?】

      一位朋友說她的朋友受傷骨折了,聊起穴道推拿等問題。
      不知道那位朋友是剛受傷住院、還是有段時間了?傷在哪?有沒有打石膏、鋼釘?受傷多久了?其實,這些都要考慮在內。
      許多人會在受傷時選擇西醫治療,之後再輔佐以中醫調養。有點年紀、較有概念的,都會好好調理一番不敢大意。因為,有太多人到中年時,開始發現:怎麼十幾、二十歲時車禍、打球、跌倒等受的傷,好了(?)之後沒理它,到三、四十歲,還在怪怪地、不舒服、或者影響體態(例如走路歪一邊)。

      中醫骨傷也有專科,一些國術館的老師傅經驗豐富、一手好功夫,手下一摸、一循、一按,對筋、脈、骨、肉非常熟悉。中醫在食養、藥膳的部份,都有助益。不過,我自己也在西醫院,看過一位蠻年輕的骨科醫師,手法與細心、耐心、專業都相當令人佩服。(中西醫現在都有”衛教師”、”營養師”可以幫忙提醒一些日常飲食、營養補充、生活作息、運動方面可以注意的事,可以向其好好諮詢)

      參考參考,術業有專攻,只是提醒親友們,別忽略了筋骨受傷的癒後調養,與治療過程(不是不痛、可以走就算好了!),免得留下後遺症。^^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      一般,筋骨受傷、骨折,都必須準備至少三個月休養復健期,視不同部位、區域大小、嚴重程度、傷者體質,又時間長短不一了。但是,基本上可以分三階段:

(一)初期,以「活血化瘀」為主(剛受傷,發炎期)
      此時筋、脈、骨、肉、皮都在受傷的狀態,中醫有「瘀不去則骨不能生」的治療原則,這個階段以
活血生新為主。(就像生完孩子吃生化湯一樣,是要”生出新血,化去舊瘀”的)。

      損傷初期,紅腫疼痛之後皮下呈現瘀血烏紫,待瘀血逐漸消退,則轉青、轉黃,此時活血袪瘀藥適度慢慢減少,而配合
營血衛氣的調養,補充營養

(二)中期, 以「接骨續筋」為主(半個月以上,恢復期)
      此期瘀血尚存,筋骨虛弱,宜
養血和血,通暢經絡,接骨續筋

(三)後期,以「強筋壯骨」為主(一個月以上)
      雖然骨折後期,骨頭已基本連結,但傷筋骨就累及肝腎(肝主筋、腎主骨)
,關節骨頭機能也尚未完全恢復、強壯,所以此階段
以補肝腎、強筋骨為主

      骨折後初期的癒合,由於常臥床、打石膏、行動不便等因素,都會造成新陳代謝與循環變差,所以飲食方面的均衡營養固然重要(特別是維生素C、D,蛋白質...等),但仍須以清淡為主,而且要易消化。

      骨折在初期休養期間並不需要特別補充鈣質,因為視骨折的部位與情況,血鈣的含量增加,再進入腎臟代謝。病人在休養或者臥床期間,代謝本來就差,此時,再增加鈣質補充,反而使身體負擔加重。

      消化功能與排泄力便差的情況下,不易消化或者太油膩、容易脹氣、燥熱、酸辣的食物,這期間也不適合。例如:糯米、骨頭湯(油脂豐富)、咖啡、酒、辣椒...等等。

      維生素C是形成膠原的主要物質,關節之間的軟骨就是膠原形成的,所以要補充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。 結締組織的增生,蛋白質是主要的材料,鈣質則是骨化過程中必須,而鈣的吸收和維生素D有關,維生素D從充足的日曬陽光中可以獲得。

      另外,適度的復健運動和曬曬太陽,以及多食綠色蔬菜及水果都是很重要的。中醫看骨傷還有一大禁忌,就是房事要節制,因為”腎主骨,生髓”,在這期間,修養特別重要。

      中藥材中有三七、當歸...等活血化瘀、止痛補血;及續斷、骨碎補,顧名思義的強筋骨、補肝腎;還有杜仲、雞血藤、枸杞子......等等與雞湯、骨頭湯一起燉補,可在過程中提供修補強壯效果。找專業中醫師、營養師諮詢,搭配內服、外用、藥膳調養,讓筋骨受傷能完整調養好,免得過了好多年還是受舊傷干擾,留下氣象台或長短腳等體態改變的後遺症。

● 飲食禁忌:
香蕉、花生、 醋、 竹筍、 芒果、辣椒、鴨肉、 酒、醃漬物、冰冷、糯米。
   →香蕉高醣份,吃太多,在代謝過程,會使體內維生素B1 在糖轉化為能量時的含量減少。維生素B1不足,降低神經和肌肉的活動能力,影響功能的恢復。較高的鎂,易造成隨意肌的麻痺和肌腱的疼痛。
   →花生中有促凝血因子,骨折有血瘀、血腫的,易使瘀血不散,加重瘀腫。  
   →醋有軟化骨骼和脫鈣作用,易使受傷肢體酸軟。太酸的食物在這段時間不適合。
   →酸菜、泡菜等是世衛組織列出的十大垃圾食物、易治癌物,骨髓喜歡鹼性環境。
   →竹筍、芒果、辣椒、鴨肉、酒都屬於發物,在受傷期間容易造成皮膚紅癢或傷口發炎加
      重等。
   →糯米難消化,易引起胃腸不適。

【更年期飲食與穴道】


【更年期飲食與穴道】

        最近遇到一位媽媽,看起來年輕活力,也頗懂養生之道,屬於才貌雙全的女性。但是,因為有三個小孩,所以,在工作上仍非常辛勞。

        我們聊到更年期困擾,尤其是潮熱、腰腿無力的問題,雖然這位媽媽有很多保養的方法,但是,一旦工作忙碌起來,潮熱問題就再度來襲。

        山藥、玉竹、枸杞、蓮子、豆腐、豆漿、地瓜、地瓜葉、牛奶、乳酪、小麥胚牙、苜蓿、綠色蔬菜、深海魚油、黑白木耳、蔓越莓......等等都是更年期婦女可以多攝取的日常飲食。許多健康雜誌都會不定期報導。

        手上的神門穴、內關穴,這類穴道寧心安神;腳上的三陰交、太溪等穴則幫助滋陰清熱。有興趣學習穴道按摩,喜歡芳香療法的,都很適合學習起來。泡腳、泡澡也是不錯的選擇,放鬆心情、鬆綁肌肉,同時,也幫助回到"頭冷腳熱"的好循環。

        看看冰箱,煮了三道適合這位朋友的膳食:
1. 山藥松子牛奶粥 ;  2.紅鳳菜粥;  3.芝麻牛奶飲
 

 

        另外,最簡單的"薰衣草玫瑰茶"(可以加片檸檬),也是疏壓安眠的好方法;加1、2片龍眼肉也很好,香港茶樓有一道甜品"玫瑰龍眼凍",就是用玫瑰和龍眼做成充滿香芬的果凍,很適合更年期婦女。

        大家都吃過的"白木耳蓮子湯",也很適合。在一些老字號的素菜館,吃到"涼拌黑白木耳"也是夏日爽口舒心的選擇。

        保持運動與心情的穩定、均衡飲食、好的睡眠品質,還是減少更年期症狀的根本方法。可惜,有時為了家庭、工作常身不由己,那就讓一些美味的食補,或者芳香療法SPA,來疼愛自己,輕鬆一下吧^^ !

2013-08-04

吃中藥,不能吃什麼??(沒在吃中藥的也適合看^^)--


週末到山上走走,因為這禮拜活動量會較大,所以,經過超市時,順道買了一塊1/6大小的紅西瓜想說分享給同行者。

只是沒想到,原本以為上午會勞動的工作,下午才開始,結束時已經下午3、4點了。這時候,紅西瓜的出現顯得小尷尬^^lll,同行者女性居多,又有正在服用中藥的、夏日濕氣重正在調整體質的,自然都對於大紅西瓜敬謝不敏了,1/6個大小的紅西瓜,快十來人,吃半天吃不完。

也趁這個機會,找出寫的淺顯易懂的"服中藥的禁忌"的報導文章,分享給大家。有的朋友可能會想說,我平時注重飲食、運動,不太吃中藥的,其實也很適合看一下這篇文章,因為,服用中藥禁忌的食物,背後是有他的道理的,就算不吃中藥,一樣在日常飲食方面也可以注意。

天下文章一大抄,注重日常實踐才是根本。現在資訊發達,很多大眾媒體資源豐富,也很深入淺出的將一些專業知識報導出來,有興趣的朋友,可以點下方的連結報導看一下。

沒時間的,看一下主要內容整理如下:
●吃中藥最常見的 5種禁忌食物
    →白蘿蔔:不適合正在服用溫補藥的人。
(也應避免:大白菜、竹筍)
    →辣   椒:不適合正在服寒性藥物的人。
(也應避免:咖哩、胡椒、辣椒、酒)
    →    冰  :所有人,特別是正服用溫熱性質中藥的人
(也應避免:生冷瓜果、冰涼食物)
    →糯   米:不適合正在服健脾胃藥的人。
(也應避免:豆類、肉類、糯米)
    →芒   果:不適合過敏或正在治療皮膚疾病的人。
(也應避免:芒果、荔枝、花生、海產)

●服用中藥,溫開水最好
●吃中藥要間隔 2小時
●補益藥飯前吃,治療藥飯後吃
●根據症狀選劑型,科學中藥未必不如水煎藥
●認明包裝標示,散裝中藥也有保障
●不適宜配送中藥的飲料
    茶(有例外)
    牛奶
    果汁
    糖水
●水煎藥vs.科學中藥的比較

http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14723 

2013-07-23

適合小兒、產婦、老人、胃癌術後,平日可開胃、安眠的一種”粥” ?


“名粥” 猜一猜 ~
           適合小兒、產婦、老人、胃癌術後,平日可開胃、安眠的一種”粥”

       有一種粥,很適合小孩、嬰幼兒吃,也很適合坐月子產後血虛(特別是冬、春季),還有幫助睡眠的食療,是穀類中少有的鹼性食物。胃癌術後調理也可以選食。

       中醫認為可以補脾胃、養腎。

       壓力大而腸胃時常不舒服的現代人,真的到了吃飯時反而沒胃口的很多,這時候就可以吃這個天然的食物來開胃養胃,而不需吃一些腸胃藥。

       名醫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,說它是”腎之榖”,腎病宜食之。       也說它”煮粥食,益丹田,補虛損,開脾胃”。       流鼻血時,吃它也很好。       粟米粥“利小便,止煩渴,養脾胃”。
       它可以煮甜的,也可以煮鹹的。甜的可以加紅棗、桂圓、蓮藕粉、紅豆、紅糖、冰糖等;鹹的則一般可以加山藥、百合、蓮子、地瓜、南瓜等。

       它有一個秘密:不可以和”杏仁”一起煮,《本草綱目》中寫道:「與杏仁同食,令人吐瀉。」

      最後,當然,雖然它這麼好;但是,產婦、老人不能完全當作主食,以免缺乏其他營養^^。

      你想認識它,試著煮來吃看看嗎?它的英文名字是:”Millet 喵力特”;查《本草綱目》要查:”粟”。

      它就是從小到大,大家應該有吃過的,常和餡餅一起賣的「小米粥」。^^ ~ 猜對了嗎?


      現在有機小米很容易買到,昨天就在超市架上看到以下的介紹:
    “小米容易消化,是穀類中少有的鹼性食物,富含醣類、蛋白質、膳食纖維;為礦物質鈣、鐵、鋅、鎂、鉀、銅、錳、硒、維生素B1、B2、B6、葉酸、菸鹼酸的良好來源。”

     另外,要怎麼煮的好吃呢?就要討教廚師了。”阿基師偷呷步”中介紹過:加入打碎的「玉米胚牙」,不但可以讓小米粥的看起來色澤更可口,口感也未更滑嫩。煮小米粥的水要比煮白粥多些,因為膨脹係數較大的緣故。洗和煮的時候,小米和玉米胚牙都要分開(約5:2),先煮小米(記得煮滾時將上方的泡沫撈起),然後再倒入玉米胚牙(一樣滾了撈一下泡沫),再調小火熬煮。


小米《本草綱目》粟米 榖部第二十三卷 榖之二 粟米【氣味】咸,微寒,無毒。時珍曰:咸、淡。宗 曰:生者難化。熟者滯氣,隔食,生蟲。藏器曰:胃冷者不宜多食。粟浸水至敗者,損人。瑞曰:與杏仁同食,令人吐瀉。雁食粟,翼重不能飛。【主治】養腎氣,去脾胃中熱,益氣。陳者:苦,寒。治胃熱消渴,利小便(《別錄》)。 止痢,壓丹石熱(孟詵)。 水煮服,治熱腹痛及鼻衄。為粉,和水濾汁,解諸毒,治霍亂及轉筋入腹,又治卒得 鬼打(藏器)。 解小麥毒,發熱(士良)。治反胃熱痢。煮粥食,益丹田,補虛損,開脾胃。【發明】弘景曰:陳粟乃三、五年者,尤解煩悶,服食家亦將食之。宗 曰:粟米利小便,故能益脾胃。震亨曰:粟屬水與土。陳者最硬難化,得漿水乃化也。時珍曰: 粟之味鹹淡,氣寒下滲,腎之穀也,腎病宜食之。虛熱消渴泄痢,皆腎病也。 滲利小便,所以泄腎邪也。降胃火,故脾胃之病宜食之。【附方】舊五,新五。胃熱消渴:以陳粟米炊飯,食之,良。(《食醫心鏡》)反胃吐食,脾胃氣弱,食不消化,湯飲不下:用粟米半升杵粉,水丸梧子大。七枚煮熟,入少鹽,空心和汁吞下。或云:納醋中吞之,得下便已。(《心鏡》)。鼻衄不止:粟米粉,水煮服之。(《普濟》)。嬰孩初生七日,助穀神以導達腸胃:研粟米煮粥如飴。每日哺少許。(姚和眾方)。孩子赤丹:嚼粟米敷之。(《兵部手集》)。小兒重舌:嚼粟米哺之。(《秘錄》)。雜物瞇目不出:用生粟米七粒,嚼爛取汁,洗之即出。(《總錄》)。湯火灼傷:粟米炒焦投水,澄取汁,煎稠如糖。頻敷之,能止痛,滅瘢痕。一方:半生半炒,研末,酒調敷之。(崔行功《纂要》)。熊虎爪傷:嚼粟塗之。(葛氏方)。

2013-06-30

【夏日飲品:麥仔茶 = "消渴除熱,益氣調中" + 經濟實惠】


【夏日飲品:麥仔茶 = "消渴除熱,益氣調中" + 經濟實惠】

        夏天,南台灣熱情的黃金雨阿勃勒和紅通通鳳凰花開後。尋找消暑飲料的人們也越來越多了。有一味夏日涼飲,在《本草綱目》李時珍先生說:「消渴除熱,益氣調中」。-- 那就是超商有賣罐裝,超市有賣茶包,雜貨店有賣一大包的傳統滋味:〝麥仔茶〞。

【這麼好 → 止渴 + 美顏】
      常見的有像圖片上的日本麥茶,一大袋中有50包(還送了2包),一整個夏天都喝不完^^,冷水、熱水都可泡,特別幫大家拆開來,大麥平涼,麥茶通常都是炒過的,香噴噴之外,《本草綱目》還說:「補虛劣,壯血脈,益顏色,實五臟,化谷食,止洩」,「久食,令人肥美,滑肌膚」,止渴還可以讓氣色好看呢!
超市賣的日本麥茶
熱水、冷水都可以直接沖泡














日本麥茶包
日本麥茶包內的炒大麥















        當然,我們台版也不遑多讓,一樣大包有料,一般市售的會加一點決明子,讓口味更好喝,也幫助利尿排水(兩種都很是中醫咖啡^^)。麥仔茶如果加紅茶,就變成麥香紅茶;也有養生族麥茶加黑豆。

台灣超市、雜貨店都可以
買到的熟大麥茶
市售的麥仔茶。常會加入決明子,
也可以加紅茶作成麥香紅茶。


【退乳、幫助消化】
      另外,有些當媽媽的可能會想到:" 餵母乳的產婦是不是不能喝?"
     
       因為,麥芽有退乳汁的功效。最後一張附圖是中藥行的"麥芽",是大麥出芽後炒過的,可以用來退乳,是不太一樣的。所以,《本草藥物備要》記載:「薛立齊治一婦人喪子乳脹,幾欲成癱,單用麥芽一、二兩,炒煎服,立消」,就是說以前產婦嬰兒夭折了,醫生用麥芽來幫婦人消退乳水。

      另外一個廣泛的用途,則是"健胃、消食",《本草綱目》上寫道:「開胃健脾,行氣消積鹹溫。能助胃氣上行」,「消食除脹,... ...,化一切米、麵、果、食積,通乳下胎」。吃飽飯,喝喝麥芽山楂茶幫助消化。
中藥行的中藥材:麥芽
是大麥出芽後再炒過。

2013-06-25

【破布子 -- 傳統滋味】

6月份 破布子(樹子)成熟時
【破布子 -- 傳統滋味】

      這一趟蓮田行,也看見了成熟的破布子樹。民間流傳著和芒果採收期差不多時間成熟的破布子可以解芒果毒。一樣,在台南、高雄等地都有產。產季,聽南部友人說市場都可以買到生的,回家再加工。

       一般,會做成破布子餅(塊狀的。徹底洗淨→煮熟→撈起加鹽攪拌(可以加入先煮好的花生或者九層塔等另有不同風味)→壓成扁平塊狀分別裝入碗狀容器內→等待自然冷卻。 破布子餅做好後,倒出,冷凍在冰箱內儲存備用)。

       另外常見的還有醃漬破布子,一樣是先洗淨,然後用甘草水和蔭油、薑絲等醃漬裝罐。

       兩位友人分享著他們上了年紀的母親以往都會親手做的。破布子蒸魚、破布子炒蛋、清配稀飯... ... 都是常見的料理。

       破布子也常出現在素菜館,市場的清粥素菜店中。

       紙上談兵,有興趣懷念古早味的朋友可以在現在產季,買來試試。

       最後,在網上看到以前《長春月刊》曾報導有婦人一次吃太多破布子導致"胃糞石"送醫的。......什麼東西都不能"吃太多"吧!( 該婦人一次吃了七、八塊破布子餅^^lll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