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方醫學 / 自然療法健康生活

喜歡Botree,歡迎訂閱分享,謝謝^^。

2013-09-17

六.手少陽小腸經

.手少陽小腸經

本經腧穴:分佈在指、掌尺側、上肢背側面的尺側緣,肩胛及面部。起于少澤,止于聽宮,左右各19穴。
  1. 少澤 (井穴)
    【定位】 小指尺側指甲角旁0l
    【解剖】 有指掌側固有動、靜脈,指背動脈形成的動、靜脈網;布有尺神經手背支。
    【功能】 增液通乳,清熱利竅
    【主治】
    乳癰,乳汁少;昏迷,熱病、汗不出、中風 頭痛,目翳,咽喉腫痛、瘧疾、耳鳴、耳聾、肩臂外後側疼痛
    【操作】 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。 孕婦慎用。
  2. (滎穴)
    【定位】 微握拳,第5指掌關節前尺側,掌指橫紋頭赤白肉際(當掌指關節前之橫紋頭赤白肉際)
    【解剖】 有指背動、靜脈;布有尺神經手背支。
    【功能】 疏肝清心,明目聰耳
    【主治】
    熱病汗不出、癲狂、癇證乳癰,乳汁少、無乳、小便赤難頭痛,目痛,耳鳴,咽喉腫痛、瘧疾、氣出、目蘙、鼻塞、頰腫、頭項急痛、臂痛肘攣、手指麻木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305寸。
  3. 谿 (輸穴;八脈交會穴(通於督脈))
    【定位】 微握拳,第五指掌關節後尺側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
    【解剖】 在小指尺側,第5掌骨小頭後方,當小指展肌起點外緣;有指背動、靜脈,手背靜脈網;布有尺神經手背支。
    【功能】 清心解鬱,清熱截瘧
    【主治】
    頭項強痛,腰背痛,手指及肘臂攣痛;耳聾,目赤目蘙、目眩、目赤爛、疥瘡、黃疸癲狂、癇證、熱病、盜汗瘧疾。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5l寸。治手指攣痛可透刺合穀穴。
  4. 腕骨 (原穴)
    【定位】 第5掌骨基底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處,赤白肉際
    【解剖】 在手背尺側,小指展肌起點外緣;有腕背側動脈(尺動脈分支),手背靜脈網;布有尺神經手背支。
    【功能】 增液止渴,利膽退黃
    【主治】
    指攣腕痛,頭項強痛、頸項頷腫,臂痛目翳、目流冷淚,黃疸虛浮,耳鳴熱病汗不出,瘧疾、消渴、驚風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305寸。
  5. (經穴)
    【定位】 腕背橫紋尺側端,當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處
    【解剖】 當尺側腕伸肌腱的尺側緣;有腕背側動脈;布有尺神經手背支。
    【功能】 清心寧神,明目聰耳
    【主治】
    頸頷腫、腰項急、肩痛,臂外側痛,腕痛;頭痛,目眩,耳鳴,耳聾,疥瘡、生疣、痔漏、齒痛熱病汗不出,癲狂癇。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305寸。
  6. 養老 (郄穴)
    【定位】 以手掌面向胸,當尺骨莖突橈側骨縫凹緣中(,轉手骨開);掌先向下時,在尺骨莖突的高點處是穴
    【解剖】 左尺骨背面,尺骨莖突上方,尺側腕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間;布有前臂骨間背側動、靜脈的末支,腕靜脈網;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和尺神經。
    【功能】 增液養津,清上明目
    【主治】
    目視不明;肩、背、肘、臂酸痛、急性腰疼
    【操作】 直刺或斜刺0508寸。強身保健可用溫和灸。
  7. 支正 (絡穴)
    【定位】 陽穴與小海穴的連線上,腕背橫紋上5寸;腕部陽谷穴上五寸,尺骨掌側緣取穴
    【解剖】 在尺骨背面,尺側腕伸肌的尺側緣;布有骨間背側動、靜脈;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分支。
    【功能】 疏肝寧神,清熱解表
    【主治】
    頭痛,項強,肘臂酸痛、肘攣、手指痛熱病,癲狂、易驚、善笑恐悲驚、健忘、消渴疣症(生疣)、疥瘡
    【操作】 直刺或斜刺0.5~08寸。
  8. 小海 (合穴)
    【定位】 屈肘,當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處
    【解剖】 尺神經溝中,為尺側腕屈肌的起始部;有尺側上、下副動脈和副靜脈以及尺返動、靜脈;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,尺神經本幹。
    【功能】 疏肝安神,清熱消腫
    【主治】
    肘臂疼痛,麻木、頸項肩臂外後側痛癲癇,癲狂、 頭痛目眩、耳聾耳鳴、瘍腫、頰腫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305寸。
  9. 肩貞
    【定位】 臂內收,腋後紋頭上l
    【解剖】 在肩關節後下方,肩胛骨外側緣,三角肌後緣,下層是大圓肌;有旋肩胛動、靜脈;布有腋神經分支,最深部上方為橈神經。
    【功能】 化痰消腫,清熱聰耳
    【主治】
    肩臂疼痛,上肢不遂、肩胛痛、手臂痛麻、不能舉、缺盆中痛、耳聾耳鳴熱病瘰藶
    【操作】 直刺 l15寸。不宜向胸側深刺。
  10. 臑俞 (會陽維、蹻脈
    【定位】 臂內收,腋後紋頭直上,肩胛岡下緣凹陷中
    【解剖】 在肩胛骨關節窩後方三角肌中,深層為崗下肌;有旋肱後動、靜脈;布有腋神經,深層為肩胛上神經。
    【功能】 化痰消腫,疏筋活絡
    【主治】
    肩臂疼痛,無力,肩不舉;頸項瘰藶
    【操作】 直刺或斜刺0515寸。不宜向胸側深刺。
  11. 天宗
    【定位】 正坐,肩胛骨岡下窩中央凹陷處,約肩胛岡下緣與肩胛下角之間的上1/3折點處取穴(正與秉風直對)
    【解剖】 在岡下窩中央岡下肌中;有旋肩胛動、靜脈肌支;布有肩胛神經。
    【功能】 肅降肺氣,舒筋活絡
    【主治】
    肩胛疼痛、肘臂外後側痛,肩背部損傷;氣喘、乳癰、頰頷腫痛
    【操作】 直刺或斜刺05l寸。遇到阻力不可強行進針。
  12. 秉風 (手陽明,太陽、手足少陽之會
    【定位】 正坐,肩胛骨岡上窩中央,天宗穴直上,舉臂有凹陷處(約在肩胛岡中點上緣上1寸)
    【解剖】 在肩胛岡上緣中央,表層為斜方肌,再下為岡上肌;有肩胛動、靜脈;布有鎖骨上神經和副神經,深層為肩胛上神經。
    【功能】 舒筋散風
    【主治】 肩胛疼痛,上肢酸麻。
    【操作】 直刺或斜刺05l寸。 宜向鎖骨上窩上方刺,不宜向胸部深刺。
  13. 曲垣
    【定位】 肩胛骨岡上窩內側端,在臑俞穴與第2胸椎棘突連線的中點處
    【解剖】 在肩胛岡上緣,斜方肌和岡上肌中;有頸橫動、靜脈降支,深層為肩胛上動、靜脈肌支;布有第2胸神經後支外側皮支、副神經,深層為肩胛上神經肌支。
    【功能】 舒筋活絡
    【主治】 肩胛疼痛。
    【操作】 直刺或斜刺05l寸。宜向鎖骨上窩上方刺,不宜向胸部深刺。
  14. 肩外俞
    【定位】 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;正坐,在第一胸椎棘突下,即陶道穴旁開3寸,當肩胛骨脊柱緣的垂直線上取穴
    【解剖】 在肩胛骨內側角邊緣,表層為斜方肌,深層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;有頸橫動、靜脈,布有第1神經後支內側皮支,肩胛背神經和副神經。
    【功能】 舒筋活絡
    【主治】 肩背疼痛,頸項強急,上肢冷痛
    【操作】 斜刺0508寸。 不宜深刺。
  15. 肩中俞
    【定位】 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2寸;正坐,在第7頸椎棘突下,即大椎穴旁開2寸
    【解剖】 在第1胸椎橫突端,在肩胛骨內側角邊緣, 表層為斜方肌,深層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;有頸橫動、靜脈;布有第1胸神經後支內側皮支,肩胛神經和副神經。
    【功能】 解表宣肺
    【主治】
    咳嗽、唾血、目視不明,氣喘,發寒發熱肩背疼痛。
    【操作】 斜刺0508寸。 不宜深刺。
  16. 天窗
    【定位】 扶突穴後,在胸鎖乳突肌的後緣,約喉結旁開3.5寸;正坐,平喉結,當胸鎖肌後緣
    【解剖】 在斜方肌前緣,肩胛提肌後緣,深層為頭夾肌;有耳後動、靜脈及枕動、靜脈分支;布有頸皮神經,正當耳大神經叢的發出部及枕小神經。
    功能】 聰耳立竅,熄風寧神
    【主治】
    耳鳴,耳聾,咽喉腫痛,暴喑、中風、癮疹、狂證頸項強痛。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5l寸。
  17. 天容
    【定位】 在下頜角的後方,胸鎖乳突肌的前緣凹陷中;在耳下方下頷角後與胸鎖乳突肌之前緣間凹陷處
    【解剖】 在下頜角後方,胸鎖乳突肌停止部前緣,二腹肌後腹的下緣;前方有頸外淺靜脈、頸內動、靜脈;布有耳大神經的前支,面神經的頸支、副神經,其深層為交感神經於的頸上神經節。
    【功能】 利咽消腫,聰耳降逆
    【主治】
    耳鳴,耳聾,咽喉腫痛、咽中如梗、頰腫、嘔逆吐沫頭痛,頸項強痛。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5l寸。注意避開血管。
  18. 顴髎 (手少陽、太陽之會
    【定位】 目外眥直下,顴骨下緣凹陷處
    【解剖】 在顴骨下頜突的後下緣稍後,咬肌的起始部,顴肌中;有面橫動、靜分支;布有面神經及眶下神經。
    【功能】 清熱消腫,牽正鎮痙
    【主治】 口眼歪斜,眼瞼目閏動,齒痛,目黃,面赤唇癰,三叉神經痛。
    【操作】 直刺0305寸,斜刺或平刺05l寸。
  19. 聽宮 (手足少陽、手太陽之會
    【定位】 耳屏前,下頜骨髁狀突的後方,張口時呈凹陷處
    【解剖】 有顳淺動、靜脈的耳前支;布有面神經及三叉神經的第3支的耳顳神經。
    【功能】 聰耳消腫
    【主治】
    耳鳴,耳聾,聤耳等諸耳疾;齒痛、癲狂、癇證
    【操作】 張口,直刺 l15寸。 留針時應保持一定的張口姿勢。

2013-09-06

認識耳穴:內分泌

這幾年,隨著中醫的普及、生活化,耳穴療法也漸漸被廣泛運用。
慢慢分享耳朵上面一些常用的穴道、反射區給大家。^^



大家一起試試~

【白露按摩鼻子】


      轉眼間,到了秋天的第三個節氣。

      明天,就是「白露」節氣(國曆 9/ 7 ~ 9/22;農曆 8/ 3 ~ 8/18)。這段時間,我們會經過一個大節日「中秋節」。

      這兩天,剛好遇見兩個朋友,一位是微流鼻水,有鼻敏感現象;另一位則聊到先流鼻水,然後喉嚨就痛了起來。

      這些,就是秋季容易發生的鼻炎、鼻過敏問題。秋季的氣溫、濕度變化大,很多人的鼻子問題就跑出來了。甚至,引發咳嗽。

★白露穴道:「迎香穴」
迎香穴,就是鼻子聞到香氣撲鼻的地方。剛好在鼻孔兩邊的凹陷處,按壓下去會發現有點麻電感。

★穴道按摩:
1. 可以用兩手食指內側,沿著鼻子兩旁摩擦。
2. 並且加強在迎香穴、睛明穴按壓。
(睛明穴,在眼內角和鼻子間凹陷處,按摩時稍微再往上推碰到眼眶有酸脹感)
3. 將兩手手掌搓熱,然後摀住整個鼻部上下與兩旁部位。

★耳穴按摩:
耳穴可以輔助改善五官功能,其中通鼻子、抗過敏,可以常按摩耳屏部位的 ”內鼻” 和下方的 ”內分泌” 區。



醫食同源 【紅潤補血食材】

醫食同源
【紅潤補血食材】

      昨天遇見一位烹飪高手聊到飲食 ”補血” 話題。回家也順手整理下列食材大家參考。

★ 補血的食材,許多都是黑色或者紅色的。例如:


黑芝麻、黑木耳、黑豆、葡萄、櫻桃、桑椹、紫菜、香菇、紅豆、紅棗 、枸
杞、紅米、胡蘿蔔、番茄、蓮藕、桂圓

★ 補血的蔬菜:


花椰菜、菠菜、莧菜、紅鳳菜、卷心甘藍、芹菜、金針、南瓜、黃豆、胡蘿
蔔、番茄、蓮藕

★ 補血的水果:


葡萄、櫻桃、桑椹、 大棗、甘蔗、荔枝、柚子


      可以與補氣食材如:山藥、馬鈴薯、人參...等一起烹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