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方醫學 / 自然療法健康生活

喜歡Botree,歡迎訂閱分享,謝謝^^。

2012-06-19

簡介--夏季中醫療法『三伏灸』(天灸)


簡介--夏季中醫療法『三伏灸』(天灸)


        
在夏季,許多中醫診所推出「三伏灸」的治療保健方法。這一堂課,我們來簡介什麼是「三伏天」?以及「三伏灸」主要訴求的功效。

 什麼是「三伏天」?
  → 三伏天,是一年中最炎熱、陽氣最旺的期間。


        在每年過了夏至之後的七、八月間,就到了一年當中最熱、最潮濕的時候。也就是說,「三伏天」出現在節氣的「夏至」之後,「小暑」與「大暑」間。三伏天是一整年中最炎熱、陽氣最旺的期間。

       
「三伏天」,指的是「初伏」、「中伏」、「末伏」,這三個日期分別是過了「夏至」之後的第三個庚日(初伏)、第四個庚日(二伏)、以及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()。這些日期都記載在每年的農民曆中。
 一伏,是十天,所以一般來說,三伏共三十天,但是,由於三伏天是根據上述農民曆的庚日來計算的,在有些年份的中伏為二十天(在農曆七月前立秋者,中伏為10天;農曆七月後立秋者,則中伏為20),那麼,當年的三伏天期間就成為了四十天。


中醫學「三伏灸」春夏養陽、冬病夏治 

“伏”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於地下。根據中醫學五行相生相剋理論,夏季屬「火」,天干地支中「庚」屬「金」,火剋金,所以到了夏季庚日,金必伏藏,在人體的肺系屬「金」。

在三伏天期間,人體由於陽氣旺盛皮膚毛細孔張開,藥物最容易透由皮膚滲透入人體,深達病處。所以,古法中有「三伏灸」,也就是利用「春夏養陽」的道理,在夏季培養人體內的陽氣,於穴位上外敷溫熱性藥材來消散體內寒凝包塊病邪,減輕冬季易發作的疾病。三伏天是典型的「冬病夏治」法,運用「節氣時令」配合「穴位貼敷療法」,達到提升人體免疫系統的功效。


三伏天針對五行上屬金的肺系疾病有相當幫助,所以對於容易感冒、過敏性鼻炎、慢性支氣管炎、氣喘、風濕性關節炎等體質,有改善體質、預防疾病的功效。
2014年的三伏天,分別是:
初伏-07.18   中伏-07.28    末伏-08.07

過敏性疾病(過敏性氣喘、過敏性鼻炎、異位性皮膚炎、蕁麻疹)……等,趁著夏天症狀較輕,利用夏天較熱,陽氣較盛的優勢來治療。因為台灣七、八、九月天天都是陽氣較盛的天氣,所以在台灣做『三伏貼』,也可選擇七、八、九月的日子中任選三次,連續貼三年。

「三伏天」期間藥膳建議: 

 青草茶店六一散
    在《抱樸子養生書》中提到:“三伏內用甘草一錢,好明白滑石六錢,為末和水飲名六一散,令人免中暑泄瀉。”台灣民間許多草藥舖、青草茶店,就有這一味針對暑濕症狀的「六一散」。

 夏天益氣生津止汗生脈飲
    明《遵生八箋》中寫道:“三伏天時用門冬、五味子、人參泡湯代茶為之參脈散,消渴生津。”這裡談的「參脈散」也就是藥帖「生脈飲」,特別適合暑熱汗多、身體疲倦的症狀。
    「生脈飲」用人參10g、麥冬15g、五味子6g,用600c.c的水熬成藥茶,其中君人參補氣補肺、臣麥冬清氣清肺。佐五味斂氣斂肺,以一補、一清、一斂的妙法,達到養氣之道,脈得氣則充,所以命名為生脈。

 專為尿道炎、失眠的豬苓湯
        在台灣濕熱的夏季,一些原本心臟功能不佳,或者容易操煩、壓力大的體質,在連續大雨或者颱風過後的酷暑日,很容易會出現心煩不得眠、胃口差、反胃、腰腿痠痛、尿道感染、尿道炎的現象。
        這些擾人的症狀,其實用中藥方裡有名的豬苓湯就可以緩解甚至於完全消除了。這是東漢名醫張仲景先生的藥方,簡單有效不傷身,難怪後人尊稱其為『醫聖』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