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方醫學 / 自然療法健康生活

喜歡Botree,歡迎訂閱分享,謝謝^^。

2011-06-06

中藥篇—認識四性與五味


中藥篇認識四性與五味
    中醫看病,疾病大致可分為寒熱、虛實、病勢有向上的、向下的,病位有在表的、入裏的,還有臟腑經絡的不同。
    相應於上面這些基礎,用來治療疾病的中藥材,也有四性、五味、歸經、升降沉浮等功能與特性,簡單地了解這些原理,您更可以從生活中練習去活用中藥材,甚至於各類食材等,做成茶飲、養生藥膳湯品^^


四性(四氣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寒、熱、溫、涼()
   四性五味,就是藥物的藥性和滋味。四性是寒、熱、溫、涼,加上寒熱偏性不明顯的平性。簡單地您可從「熱者寒之、寒者熱之」的用藥原則開始。
   我們總在夏季喝清涼的青草茶、吃降火氣的瓜類,在冬天吃熱呼呼的薑母湯、在紅茶咖啡等熱飲中加入肉桂等香料;肝火喝苦茶、心火吃蓮心、胃火加黃連,胃虛寒加薑、感冒蔥白粥散風寒,便是這樣簡單地藥理。

四性
屬性
作用原理
適合體質
代表藥材
能清熱瀉火,消除熱證。
適合熱性體質,
或熱、實證使用。
大黃、板藍根、黃連、生地黃、
夏枯草。
能降火清涼,減輕熱證。
適合熱性體質,
或熱、實證使用。
西洋參、女貞子、薄荷、蟬蛻。
祛寒補虛、健脾和胃,
強化身體機能。
適合寒性體質,
或寒、虛證使用。
紫蘇葉、杜仲、黃耆、當歸、人參、川芎。
能消除寒證。
適合寒性體質,
或寒、虛證使用。
肉桂、炮附子。

能強壯補虛,健胃開脾。
適合各種體質與
寒證、熱證使用。


冬蟲夏草、枸杞、蓮子、山藥、靈芝、黨參。

五味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酸、苦、甘、辛、鹹(淡、澀)
    《本草備要》說:凡酸者能澀能收,苦者能瀉能燥能堅,甘者能補能緩,辛者能散能橫行,鹹者能下能軟堅。分別有收降補散軟的藥理效用。

五味
特徵
酸味食物有收斂、固澀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虛汗、泄瀉、小便頻多、滑精、咳嗽經久不止及各種出血症。酸味可以生津、促進食慾、幫助消化、增強肝臟功能。
但酸味容易斂邪,如感冒出汗、咳嗽初起、急性腸火泄瀉,均當慎食。
常見的酸性食物有醋、番茄、橄欖、山楂等。
代表的藥材如:五味子、芡實等。
過食容易使筋骨受損、消化功能紊亂,感冒者不宜。
苦味食物有清熱、降火、燥濕、解毒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熱症、濕症。
但過量食用易引起腹瀉,所以脾胃虛弱者宜審慎食用。
常見的苦味食物有苦瓜、茶葉、百合、白果、豬肝等。
代表的藥材如:黃連、杏仁、大黃、黃芩等。
過食容易使消化不良、嘔吐、腹瀉、口乾舌燥,便秘者不宜。
甘即甜,甜味食物有補益、和中、緩和拘急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虛症。
但過量食用會導致氣滯、血壓升高。
常見有紅糖、白糖、胡蘿蔔、玉米、牛奶、豬肉、牛肉、蘋果、燕窩等。
代表的藥材如:大棗、薏仁、甘草等。
過食容易生痰、傷齒,腹脹者不宜。
辛即辣味,辛味食物有發散、行氣、活血等作用,可用於治療感冒表症及寒凝疼痛。
但食用過多易辣的食物傷津液,積熱上火。
常見的辛味食物有薑、蔥、辣椒、芹菜、豆豉、韭菜、酒等。
代表的藥材如:紫蘇、肉桂、薄荷等。
過食容易使火氣大、便秘痔瘡。
鹹味食物有軟堅、散結、瀉下、補益陰血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瘤、痰核、痞塊、熱結便秘、陰血虧虛等病症。
但過量食用會導致血行不暢。
常見的鹹性食物有鹽、豬心、豬腰、紫菜、海帶等。
代表的藥材如:牡蠣、海藻、芒硝等。
過食容易使血壓升高、引起腎臟與心血管疾病。
可利水滲濕,用於治療水腫、小便不利等症狀。
代表的藥材如:茯苓、澤瀉、豬苓、通草等。


增廣見聞~【中藥的命名方法】

 1.           以顏色命名:
藥材顏色紅者多冠以紅、赤、丹、朱,如紅花、丹參、朱砂等﹔黑色者有玄參;紫色者有紫草;金銀花,花初開者,蕊瓣俱色白,經二三日則色變黃,新舊相參,黃白相映,故稱金銀花等。
 2.           以氣味命名:
魚腥草有特殊的魚腥味;甘草具有甘味;酸棗仁有酸味﹔五味子因其皮肉酸、甘,核味辛、苦、鹹,五味俱全而得名。
 3.           以產地命名:
如川芎、川烏等主產於四川﹔產於浙江的浙貝母;蘇合香原產於古蘇合國(伊朗)等。
 4.           按生長環境命名:
如袪痰止咳藥沙參,宜生長於沙地,而功能如參,故名沙參;澤瀉因生長於水澤地旁,又有利水泄熱之功,故名澤瀉。
 5. 以形態命名:
如烏頭,形似烏鴉之頭﹔馬兜鈴,葉脫時果尚垂,狀如馬項之鈴﹔牛膝,其莖節膨大似牛之膝關節;冰片,為龍腦樹脂的結晶體,白瑩如冰,成薄片狀。
 6.
以人名故事命名:
如使君子,相傳有醫生名郭使君者,善用該藥治療小兒蟲積等疾患出名,後人稱此藥為使君子;何首烏,是何姓祖孫三代常服此藥,得高壽多子,年百歲而髮尤黑,故以功效為人名,又以人名為藥名。
 7. 以藥用部位命名:
以根或根莖入藥的葛根、板藍根等;以莖枝入藥的桂枝、桑枝;以葉入藥的大青葉、桑葉;花入藥的紅花、菊花。
 8.
以功效命名:
防風為治風要藥;益母草主治婦女病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