枇杷《本草綱目‧果部第三十卷‧果之二(山果類三十四種)》
枇杷(《別錄》中品)
(註:學名Eriobotrya japonica,薔薇科枇杷屬。果木中獨備四時之氣者。)
【釋名】宗 曰:其葉形似琵琶,故名。
【集解】頌曰:枇杷,舊不著所出州土,今襄、漢、吳、蜀、閩、嶺、江西南、湖南北皆有
之。木高丈余,肥枝長葉,大如驢耳,背有黃毛,陰密婆娑可愛,四時不凋。盛冬
開白花,至三、四月成實作 ,生大如彈丸,熟時色如黃杏,微有毛,皮肉甚薄,
核大如茅栗,黃褐色。四月采葉,曝乾用。
時珍曰:案:郭義恭《廣志》云:枇杷易種,葉微似栗,冬花春實。其子簇結有毛
,四月熟,大者如雞子,小者如龍眼,白者為上,黃者次之。無核者名焦子,出廣
州。又楊萬裡詩云:大葉聳長耳,一枝堪滿盤。荔枝分與核,金橘卻無酸。頗盡其
狀。注《文選》者以枇杷為盧橘,誤矣。詳金橘。
實
【氣味】甘、酸,平,無毒。
志曰:寒。詵曰:溫。多食發痰熱,傷脾。同炙肉及熱面食,令人患熱毒黃疾。
【主治】止渴下氣,利肺氣,止吐逆,主上焦熱,潤五臟(大明)。
葉
【修治】恭曰:凡用須火炙,以布拭去毛。不爾射人肺,令咳不已。或以粟稈作刷曰:凡采
得,秤濕葉重一兩,干者三葉重一兩,乃為氣足,堪用。粗布拭去毛,以甘草湯
洗一遍,用綿再拭乾。每一兩,以酥二錢半塗上,炙過用。
(註:枇杷幼葉、核,生吃會釋放出微量的氰化物,微帶毒性,但因其味苦,一般
不會吃足以致害的份量。)
時珍曰:治胃病,以薑汁塗炙;治肺病,以蜜水塗炙,乃良。
【氣味】苦,平,無毒。
權曰:甘、微辛。弘景曰:煮汁飲之,則小冷。
【主治】猝 不止,下氣,煮汁服(《別錄》)。弘景曰:若不暇煮,但嚼汁咽,亦瘥)
。治嘔噦不止,婦人產後口乾(大明)。煮汁飲,主渴疾,治肺氣熱嗽,及肺風
瘡,胸面上瘡。
【發明】時珍曰:枇杷葉,氣薄味濃,陽中之陰。治肺胃之病,大都取其下氣之功耳。氣下
則火降痰順,而逆者不逆,嘔者不嘔,渴者不渴,咳者不咳矣。
宗 曰:治肺熱嗽甚有功。一婦人患肺熱久嗽,身如火炙,肌瘦將成癆。以枇杷葉
、木通、款冬花、紫菀、杏仁、桑白皮各等分,大黃減半。如常治訖,為
末,蜜丸櫻桃大。食後、夜臥各含化一丸,未終劑而愈矣。
【附方】新七。
● 溫病發噦因飲水多者:枇杷葉(去毛,炙香)、茅根各半斤。水四升煎二升,稍稍飲之
● 反胃嘔噦:枇杷葉(去毛,炙)、丁香各一兩,人參二兩。為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
薑三片。
● 衄血不止:枇杷葉(去毛),焙研末。茶服一、二錢,日二。(同上)
● 酒 赤鼻:枇杷葉、梔子仁等分。為末。每服二錢,溫酒調下。日三服。(《本事》)
● 面上風瘡:方同上。
● 痔瘡腫痛:枇杷葉(蜜灸)、烏梅肉(焙)。為末。先以烏梅湯洗,貼之。(《集要》)
● 痘瘡潰爛:枇杷葉,煎湯洗之。(《摘玄》)
(註:枇杷葉,清肺胃熱,降逆止嘔,對胃熱型嘔吐、肺熱咳嗽,皆可緩解。)
枇杷(《別錄》中品)
(註:學名Eriobotrya japonica,薔薇科枇杷屬。果木中獨備四時之氣者。)
【釋名】宗 曰:其葉形似琵琶,故名。
【集解】頌曰:枇杷,舊不著所出州土,今襄、漢、吳、蜀、閩、嶺、江西南、湖南北皆有
之。木高丈余,肥枝長葉,大如驢耳,背有黃毛,陰密婆娑可愛,四時不凋。盛冬
開白花,至三、四月成實作 ,生大如彈丸,熟時色如黃杏,微有毛,皮肉甚薄,
核大如茅栗,黃褐色。四月采葉,曝乾用。
時珍曰:案:郭義恭《廣志》云:枇杷易種,葉微似栗,冬花春實。其子簇結有毛
,四月熟,大者如雞子,小者如龍眼,白者為上,黃者次之。無核者名焦子,出廣
州。又楊萬裡詩云:大葉聳長耳,一枝堪滿盤。荔枝分與核,金橘卻無酸。頗盡其
狀。注《文選》者以枇杷為盧橘,誤矣。詳金橘。
實
【氣味】甘、酸,平,無毒。
志曰:寒。詵曰:溫。多食發痰熱,傷脾。同炙肉及熱面食,令人患熱毒黃疾。
【主治】止渴下氣,利肺氣,止吐逆,主上焦熱,潤五臟(大明)。
葉
【修治】恭曰:凡用須火炙,以布拭去毛。不爾射人肺,令咳不已。或以粟稈作刷曰:凡采
得,秤濕葉重一兩,干者三葉重一兩,乃為氣足,堪用。粗布拭去毛,以甘草湯
洗一遍,用綿再拭乾。每一兩,以酥二錢半塗上,炙過用。
(註:枇杷幼葉、核,生吃會釋放出微量的氰化物,微帶毒性,但因其味苦,一般
不會吃足以致害的份量。)
時珍曰:治胃病,以薑汁塗炙;治肺病,以蜜水塗炙,乃良。
【氣味】苦,平,無毒。
權曰:甘、微辛。弘景曰:煮汁飲之,則小冷。
【主治】猝 不止,下氣,煮汁服(《別錄》)。弘景曰:若不暇煮,但嚼汁咽,亦瘥)
。治嘔噦不止,婦人產後口乾(大明)。煮汁飲,主渴疾,治肺氣熱嗽,及肺風
瘡,胸面上瘡。
【發明】時珍曰:枇杷葉,氣薄味濃,陽中之陰。治肺胃之病,大都取其下氣之功耳。氣下
則火降痰順,而逆者不逆,嘔者不嘔,渴者不渴,咳者不咳矣。
宗 曰:治肺熱嗽甚有功。一婦人患肺熱久嗽,身如火炙,肌瘦將成癆。以枇杷葉
、木通、款冬花、紫菀、杏仁、桑白皮各等分,大黃減半。如常治訖,為
末,蜜丸櫻桃大。食後、夜臥各含化一丸,未終劑而愈矣。
【附方】新七。
● 溫病發噦因飲水多者:枇杷葉(去毛,炙香)、茅根各半斤。水四升煎二升,稍稍飲之
● 反胃嘔噦:枇杷葉(去毛,炙)、丁香各一兩,人參二兩。為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
薑三片。
● 衄血不止:枇杷葉(去毛),焙研末。茶服一、二錢,日二。(同上)
● 酒 赤鼻:枇杷葉、梔子仁等分。為末。每服二錢,溫酒調下。日三服。(《本事》)
● 面上風瘡:方同上。
● 痔瘡腫痛:枇杷葉(蜜灸)、烏梅肉(焙)。為末。先以烏梅湯洗,貼之。(《集要》)
● 痘瘡潰爛:枇杷葉,煎湯洗之。(《摘玄》)
(註:枇杷葉,清肺胃熱,降逆止嘔,對胃熱型嘔吐、肺熱咳嗽,皆可緩解。)
花
【主治】頭風,鼻流清涕。辛夷等分,研末,酒服二錢,日二服(時珍)。
【主治】頭風,鼻流清涕。辛夷等分,研末,酒服二錢,日二服(時珍)。
木白皮
【主治】生嚼咽汁,止吐逆不下食,煮汁冷服,尤佳(思邈)。
【主治】生嚼咽汁,止吐逆不下食,煮汁冷服,尤佳(思邈)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