荔枝
《本草綱目 ‧ 果部第三十一卷 ‧ 果之三 (夷果類三十一種)》
【釋名】
離枝(《綱目》)、丹荔。
頌曰︰按︰朱應《扶南記》云︰此木結實時,枝弱而蒂牢,不可摘取,必以刀斧取其枝,故以為名。 (音利)與 同。
時珍曰︰司馬相如《上林賦》作離支。按︰白居易云︰若離本枝,一日色變,三日味變。則離支之名,又或取此義也。
【集解】
頌曰︰荔枝生嶺南及巴中。今閩之泉、福、漳州、興化軍,蜀之嘉、蜀、渝、涪州,及二廣州郡皆有之。其品以閩中為第一,蜀川次之,嶺南為下。其木高二、三丈,自徑尺至於合抱,類桂木、冬青之屬。綠葉蓬蓬然,四時榮茂不凋。其木性至堅勁,土人取其根,作阮咸槽及彈棋局。其花青白,狀若冠之蕤綏。其子喜雙實,狀如初生松球。殼有皺紋如羅,初青漸紅。肉色淡白如肪玉,味甘而多汁。夏至將中,則子翕然俱赤,乃可食也。大樹下子至百斛,五、六月盛熟時,彼方皆燕會其下以賞之,極量取啖,雖多亦不傷人,稍過則飲蜜漿便解。荔枝始傳於漢世,初惟出嶺南,後出蜀中。故左思《蜀都賦》云︰旁挺龍目,側生荔枝。唐白居易《圖序》論之詳矣。今閩中四郡所出特奇,蔡襄《譜》其種類至三十餘品,肌肉甚濃,甘香瑩白,非廣、蜀之比也。福唐歲貢白曝荔枝、蜜煎荔枝肉,俱為上方珍果。白曝須嘉實乃堪,其市貨者,多用雜色荔枝入鹽、梅曝成,皮色深紅,味亦少酸,殊失本真。經曝則可經歲,商販流布,遍及華夏,味猶不歇,百果之盛,皆不及此。又有焦核荔枝,核如雞舌香,味更甜美。或云是木生背陽,結實不完就者。又有綠色、蠟色,皆其品之奇者,本土亦自難得。其蜀、嶺荔枝,初生小酢,肉薄核大,不堪白曝。花及根亦入藥。
藏器曰︰顧微《廣州記》云︰荔枝冬夏常青,其實大如雞卵,殼朱肉白,核黃黑色,似半熟蓮子,精者核如雞舌香,甘美多汁,極益人也。
時珍曰︰荔枝炎方之果,性最畏寒,易種而根浮。其木甚耐久,有經數百年猶結實者。其實生時肉白,乾時肉紅。日晒火烘,鹵浸蜜煎,皆可致遠。成朵晒乾者謂之荔錦。按︰白居易《荔枝圖序》云︰荔枝生巴、峽間。樹形團團如帷蓋,葉如冬青。花如橘而春榮,實如丹而夏熟。朵如蒲桃,核如枇杷。殼如紅繒,膜如紫綃。瓤肉潔白如冰雪,漿液甘酸如醴酪。大略如彼,其實過之。若離本枝,一日而色變,二日而香變,三日而味變,四、五日外,色香味盡去矣。又蔡襄《荔枝譜》云︰廣、蜀所出,早熟而肉薄,味甘酸,不及閩中下等者。閩中惟四郡有之,福州最多,興化最奇,泉、漳次之。福州延亙原野,一家甚至萬株。
興化上品,大徑寸余,香氣清遠,色紫殼薄,瓤濃膜紅,核如丁香母。剝之如水精,食之如絳雪。荔枝以甘為味,雖百千樹莫有同者,過甘與淡,皆失於中。若夫濃皮尖刺,肌理黃色,附核而赤,食之有渣,食已而澀,雖無酢味,亦自下等矣。最忌麝香觸之,花、實盡落也。又洪邁《夷堅志》云︰莆田荔枝,名品,皆出天成,雖以其核種之,亦失本體,形狀百出,不可以理求也。沈括《筆談》謂焦核荔枝,乃土人去其大根,燔焦種成者,大不然也。
曰︰荔枝樹似青木香。熟時人未采,則百蟲不敢近。人才採之,烏鳥、蝙蝠之類,無不傷殘之也。故采荔枝者,必日中而眾採之。一日色變,二日味變,三日色味俱變。故古詩云︰色味不逾三日變也。
實
【氣味】
甘,平,無毒。
曰︰甘、酸,熱。多食令人發虛熱。
李鵬飛曰︰生荔枝多食,發熱煩渴,口乾衄血。
頌曰︰多食不傷人。如稍過度,飲蜜漿一杯便解也。
時珍曰︰荔枝氣味純陽,其性畏熱。鮮者食多,即齦腫口痛,或衄血也。病齒 及火病人尤忌之。《開寶本草》言其性平,蘇氏謂多食無傷,皆謬說也。按︰《物類相感志》云︰食荔枝多則醉,以殼浸水飲之即解。此即食物不消,還以本物消之之意。
【主治】
止渴,益人顏色(《開寶》)。食之止煩渴,頭重心躁,背膊勞悶(李 )。通神,益智,健氣(孟詵)。治瘰癧瘤贅,赤腫疔腫,發小兒痘瘡(時珍)。
【發明】
震亨曰︰荔枝屬陽,主散無形質之滯氣,故消瘤贅赤腫者用之。苟不明此,雖用之無應。
【附方】
新六。
痘瘡不發︰荔枝肉,浸酒飲,並食之。忌生冷。(聞人規《痘疹論》)
疔瘡惡腫︰《普濟方》︰用荔枝五個或三個,不用雙數,以狗糞中米淘淨為末,與糯米粥同研成膏,攤紙上貼之。留一孔出毒瓦斯。
《濟生秘覽》︰用荔枝肉、白梅各三個。搗作餅子。貼於瘡上,根即出也。
風牙疼痛︰《普濟》︰用荔枝連殼(燒存性),研末,擦牙即止。乃治諸藥不效仙方也。
孫氏呃逆不止︰荔枝七個,連皮核燒存性,為末。白湯調下,立止。(楊拱《醫方摘要》)
核
【氣味】
甘,溫,澀,無毒。
【主治】
心痛、小腸氣痛,以一枚煨存性,研末,新酒調服(宗 )。治 疝氣痛,婦人
【發明】
時珍曰︰荔枝核入厥陰,行散滯氣,其實雙結而核肖睪丸,故其治 疝卵腫,有述類象形之義。
【附方】
新六。
脾痛不止︰荔枝核為末,醋服二錢。數服即愈。(《衛生易簡方》)
婦人血氣刺痛︰用荔枝核(燒存性)半兩,香附子(炒)一兩,為末。每服二錢,鹽湯、米飲任下。名蠲痛散。(《婦人良方》)
疝氣 腫︰孫氏︰用荔枝核(炒黑色)、大茴香(炒)等分,為末。每服一錢,溫酒下。
《皆打面糊陰腎腫痛︰荔枝核,燒研,酒服二錢。
腎腫如斗︰荔枝核、青橘皮、茴香等分,各炒研。酒服二錢,日三。
殼
【主治】
痘瘡出不爽快,煎湯飲之。又解荔枝熱,浸水飲(時珍)。
【附方】
新一。
赤白痢︰荔枝殼、橡斗殼(炒)、石榴皮(炒)、甘草(炙)各等分。每以半兩,水一盞半,煎七分,溫服,日二服。(《普濟方》)
花及皮根
【主治】
喉痺腫痛,用水煮汁,細細含咽,取瘥止(蘇頌。出崔元亮《海上方》)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