漱口潔牙與佛經
在整理牙齦、牙齒資料過程中,也順便”拾人牙慧”引薦下面兩種最簡便的方法:用鹽巴、茶,來漱口。
另外,在佛經上面記載許多潔牙漱口的德行,很發人省思。請大家參考^^一樣,若有疏漏與謬誤,還望不吝指正。謝謝。
以茶漱口
蘇軾在《東坡雜記》寫道:”吾有一法,常自珍之,每食已,輒以濃茶漱口,煩膩即去,而脾胃自和,凡肉之在齒間者,得茶浸漱之,乃消縮不覺脫去,不煩挑剔也,而齒便漱濯,緣此漸堅密,蠢病自己,然皆用中下茶,其長者自不常有,間數日一啜,亦不為害也。此大是有理,而人罕知之者,故詳述云。”
→→ 吃完飯後,用濃茶漱口,不但解除口中滋膩感,對脾胃也很好。
以鹽漱口
孫思邈先生的醫書《備急千金要方 卷六 七竅病 齒病第六》
“凡齒齦宣露,… …食油及乾棗即發,所以患齒者,忌油乾棗及桂心。每旦以一捻鹽納口中,以暖水含,揩齒及扣齒百遍,為之不絕,不過五日,口齒即牢密。凡人齒齦不能食果菜者,皆由齒根露也,為此鹽湯揩齒、扣齒法,無不愈也,神良。”
孫思邈先生的醫書《備急千金要方 卷六 七竅病 齒病第六》
“凡齒齦宣露,… …食油及乾棗即發,所以患齒者,忌油乾棗及桂心。每旦以一捻鹽納口中,以暖水含,揩齒及扣齒百遍,為之不絕,不過五日,口齒即牢密。凡人齒齦不能食果菜者,皆由齒根露也,為此鹽湯揩齒、扣齒法,無不愈也,神良。”
→→ 古代醫書裡頭告訴我們:「牙齒牙齦有毛病,油膩、甜的、辛辣物不要吃,並且每天用鹽巴溫水漱口,多按摩牙齦、牙齒,以及上下排牙齒互扣,就可以使牙齒牙齦健康。」
佛經中「楊枝」當牙籤、牙刷,或直接咀嚼
在佛經裡面,我們可以看到牙齒保健的重要。東漢《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》中記載著阿難聽佛陀說,有一位醫師耆域,發願供養佛陀與眾僧人沐浴,並以眾藥治病嘉惠眾生。佛陀因此告訴耆婆:沐浴時需要的七種用具,來去除七種病,這七種物品就是:”一者、然火;二者、淨水(一、二指用乾淨的溫水洗澡);三者、澡豆(香皂);四者、蘇膏;五者、淳灰(洗衣粉);六者、楊枝;七者、內衣。此是澡浴之法。”其中”六者楊枝”,就是以楊枝來潔齒刷牙。
除去七病是指:”一者、四大安穩;二者、除風病;三者、除濕痺;四者、除寒冰;五者、除熱氣;六者、除垢穢;七者、身體輕便,明目精明。”
在《大方廣佛華嚴經 ‧ 卷第十一 ‧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》中,記載每天雞鳴天亮開始,第一件事就是” 嚼楊枝”,且有十種德行:
“初嚼楊枝具十德者:一、銷宿食,二、除痰疾,三、解眾毒,四、去齒垢,五、發口香,六、能明目,七、澤潤咽喉,八、脣無皴裂,九、增益聲氣,十、食不爽味。”
除了晨起以外,餐後也要嚼楊枝:”晨朝食後,皆嚼楊枝。諸苦辛物,以為齒木,細心用之,具如是德。”
在晚唐敦煌壁畫中有「勞度叉鬥聖變」圖,描繪舍利弗與外道勞度叉等鬥法,六師徒眾大敗,最終皈依佛法時,常常進行沐浴、剃度。
在《佛說內藏百寶經》中說:「佛口中本淨潔,譬如鬱金之香;佛反以楊枝漱口,隨世間習俗而入,示現如是。」
《大般涅槃經 卷一》記載佛將涅槃,諸阿羅漢弟子已有感應:”於其晨朝,日始初出,離常住處嚼楊枝時,遇佛光明,並相謂言:「仁等速疾漱口澡手。」”
《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》:”諸苾芻即為長者婆羅門宣說法要,口出臭氣,時彼諸人,左顧右眄,共相謂曰:「此之臭氣,從何而來?」諸苾芻曰:「此之臭氣,從我口出。」白言:「聖者,豈可日日不嚼齒木耶?」答曰:「不嚼。」彼曰:「何故?」諸苾芻曰:「佛未聽許。」答曰:「聖者,若不嚼齒木,得清淨耶?」時諸苾芻,默然無對。以緣白佛。佛言:「彼婆羅門長者所作譏恥,正合其儀。我於餘處,已教苾芻嚼其齒木,而汝不知,是故我今制諸苾芻,應嚼齒木,何以故?嚼齒木者,有五勝利,云何為五?一者,能除黃熱;二者,能去痰癊;三者,口無臭氣;四者,能餐飲食;五者,眼目明淨。」”
其中的「齒木」就是「柳枝」。
佛經中記載著潔牙淨齒的重要性,與種種具有之德行。餘尚有許多資料在《中國佛教文史探微》中,有興趣者可以參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