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從黃帝內經看預防醫學】《黃帝內經 ·
素問·湯液醪醴論》
在《湯液醪醴論》這一篇中,岐伯指出:上古的人很少生病;中古的人只要服些湯液醪醴病就會好;現在的人雖然用藥物、針砭病也不一定會好,的現象和原因。
有一天,黃帝和岐伯聊到,用五穀做成湯液和醪醴(酒類)來養生。
岐伯回答說:古代有學問的醫生做好的湯液和醪醴,是以備萬一的,因為上古太和之世,人們身心康泰,很少生病。到了中古,養生之道稍衰,人們的身心比較虛弱,因此外界邪氣時常能夠乘虛傷人,但只要服些湯液醪醴,病就可以好了。
黃帝又問:但是,現在的人,雖然服了湯液醪醴,而病不一定好,這是什麼緣故呢?
岐伯說:現在的人,一有疾病,必定要用藥物內服,砭石、針灸外治,其病才能痊癒。
有的病情發展到了形體弊壞、氣血竭盡的地步,治療也沒有辦法見效,這有什麼道理?岐伯說:這是因為病人的神氣,已經不能發揮他的應有作用的關係。砭石治病,這不過是一種方法而已,現在的病人因為不懂得養生之道,嗜好慾望沒有窮盡,憂愁患難又沒有止境,以致於一個人的精氣敗壞,容血枯澀,衛氣作用消失,所以神氣失去應有的作用,對於治療上的方法失去反應,當然他的病就不會好。
另外一個不會好的原因是:以病人為本,醫生為標,病人與醫生不能很好的合作,病邪就不能制服,道理就在這裡。
(原文)
帝曰:上古聖人作湯液醪醴,為而不用,何也?歧伯曰:自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者,以為備耳,夫上古作湯液,故為而弗服也。中古之世,道德稍衰,邪氣時至,服之萬全。帝曰:今之世不必已,何也?歧伯曰:當今之世,必齊毒藥攻其中,鑱石、針艾治其外也。
帝曰: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何?歧伯曰:神不使也。帝曰:何謂神不使?歧伯曰:針石,道也。精神不進,志意不治,故病不可愈。今精壞神去,榮衛不可復收,何者?嗜欲無窮,而憂患不止,精氣弛壞,榮泣衛除,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。
帝曰:夫病之始生也,極微極精,必先入結於皮膚。今良工皆稱曰病成,名曰逆,則針石不能治,良藥不能及也。今良工皆得其法,守其數,親戚兄弟遠近,音聲日聞於耳,五色日見於目,而病不愈者,亦何暇不早乎?歧伯曰:病為本,工為標,標本不得,邪氣不服,此之謂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