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方醫學 / 自然療法健康生活

喜歡Botree,歡迎訂閱分享,謝謝^^。

2012-10-24

足少陰腎經脈


十二經脈氣血運行(流注)第二環:手足少陰與太陽經
足少陰腎經
 循  行 
靈樞·經脈》:
腎足少陰之脈:起於小指之下,邪走(1)足心,出於然谷(2)之下,循內踝之後,別入跟中,以上踹內,出膕內廉,上股骨內後廉,貫脊屬腎,絡膀胱。
其直者:從腎上貫肝、膈,入肺中,循喉嚨,挾舌本。
其支者:從肺出,絡心,注肺中,循喉嚨,挾舌本。
【注釋】
(1) 邪走 邪通斜。
(2) 然谷 穴在內踝前大骨下,即舟骨粗隆下方。然骨即指舟骨粗隆。
【語譯】
足少陰腎經:從腳小趾下邊開始,斜向腳底心(湧泉),出於舟骨粗隆下(然谷、照海、水泉),沿內踝之後(太谿)分支進入腳跟中(大鐘);上向小腿內(复溜,交信;會三陰交),出窩內側(築賓、陰谷),上大腿內後側,通過脊柱(會長強)屬於腎、絡於膀胱(肓俞、中註、四滿、氣穴、大赫、橫骨;會關元、中極)
它直行的脈:從腎向上(商曲、石關、陰都、通谷,幽門),通過肝、膈,進入肺中(步廊、神封、靈墟、神藏,彧中、俞府),沿著喉嚨,夾舌根旁(通廉泉)
它的支脈:從肺出來,絡於心,流注於胸中,接手厥陰心包經。

 病  候 
《靈樞·經脈》:是動則病:面不欲食,面如漆柴(1),咳唾則有血,喝喝(2)喘,坐而欲起目。如無所見,心如懸若飢狀,氣不足則善恐,心惕惕如人將捕之,是為骨厥(3)
是主腎所生病者:口熱、舌乾、咽腫,上氣,嗌乾及痛,煩心,心痛,黃疸,腸澼(4),脊、骨內後廉痛,痿、厥(5),嗜臥,足上熱而痛。
【注釋】
(1) 漆柴 形容病者面色黃黑無光澤。
(2) 喝喝 為氣喘聲.
(3) 骨厥 腎主骨,指本經脈所過部出現的證候。
(4) 腸澼 澼音僻,腸間水也。此處指泄瀉病證。
(5) 痿厥 痿,主要指下肢痿弱;厥,逆冷。
【語譯】
本經有了異常變動就表現為下列病症:飢餓而不想進食,面色黯黑象漆柴(),咳嗽痰唾帶血,喝喝氣急,剛坐下就想起來,兩目視物模糊不清、心像懸空而不安,有如飢餓之感;腎氣虛的容易發生恐怖、心中怦怦跳動,好像有人要捉捕一樣;這還可發生為方面的深部的氣血阻逆,如厥冷、麻木、痠痛等症。
本經所屬腧穴就能主治有方面所發生的病症:口熱、舌乾燥、咽部發腫、氣上逆、喉嚨髮乾而痛、心內煩擾且痛、黃疸、腹瀉、脊柱、大腿內側後邊痛、萎軟、厥冷、喜歡躺著,腳心發熱而痛。

 絡 
靈樞·經脈》:
足少陰之別,名曰大鐘。當踝後繞跟,別走太陽;其別者,並經上走於心包下,外貫腰脊。
其病:氣逆則煩悶;實,則閉癃;虛,則腰痛。取之所別也。
【語譯】
足少陰絡脈,名大鐘。在內踝後繞行足跟,走向足太陽經;其支脈與本經相並上行,走到心包下,外行通過腰脊部。
其病症:脈氣厥逆,可見心胸煩悶。實證,見二便不通;虛證,見腰痛。可取足少陰絡穴治療。

[本經穴]      湧泉()、然谷()、太谿(輸、原)、大鐘()、水泉()、照海、复溜()、交信、築賓、陰谷()、橫骨、大赫、氣穴、四滿、中註、肓俞、商曲、石關、陰都、腹通谷、幽門、步廊、神封、靈墟、神藏、彧中、俞府。
[交會穴]      三陰交(足太陰),長強(督脈),關元、中極(任脈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