芳香療法精油在中醫藥之性味、歸經與功效
東方醫學 / 自然療法健康生活
喜歡Botree,歡迎訂閱分享,謝謝^^。
2012-10-30
2012-10-29
24節氣養生:立冬十月肝經
二十四節氣坐功祛病法,據說為宋代隱居於武當山、華山的扶搖子--陳搏所傳。將其分享如下:
2012年的立冬是11/7~11/22。
立冬十月節坐功圖
運:主陽明五氣。時:配足厥陰肝風木。
坐功: ” 每日丑寅時,正坐,拗(ㄠˇ)頸左右顧,兩手左右托,各三五度,吐納,叩齒,咽液。”
主治: ”治胸脇積滯,虛勞邪毒,腰痛不可俛仰、嗌乾、面塵脫色、胸滿嘔逆、
飱泄、頭痛、耳無聞、頰腫、肝逆面青、目赤腫痛、兩脇下痛引小腹、四肢滿悶、眩冒。”
白話翻譯:
運
: 主陽明燥金之氣中的立冬。
時
: 配足厥陰肝經風木。
方法: 每天的凌晨3~7點,正坐,轉脖子向左右看,雙手反方向舉起向左右往上托15次,。然後叩齒、吐納、咽津。
功效: 可以治療風、濕邪氣侵犯人體的腰部、腿部,包括大腿、小腿、小腿肚、後項部、後背、後腰、薦骨尾椎…等各部位。肚臍突出,肌肉痿縮,下肢腫,大便膿血,小腹脹痛,小便不利,腿筋寒緊,腳濕氣,久痣脫肛等。
主治: 胸脅積滯,虛勞邪毒,腰痛不能俯仰,咽乾,面色無華,胸部脹滿嘔逆,腹瀉,頭痛,耳疾,臉頰腫,臉色青,眼睛發紅腫痛,兩脅下痛引小腹,滿悶等。
註釋:主氣之第五氣。《素問
‧ 六微旨大論》:為陽明燥金之氣,主秋分後60日又87.5刻。亦即由秋分至小雪,其中包括寒露、霜降、立冬三個節氣。
24節氣養生:霜降九月膀胱經
二十四節氣坐功祛病法,據說為宋代隱居於武當山、華山的扶搖子--陳搏所傳。將其分享如下:
霜降九月中坐功圖
運:主陽明五氣。時:配足太陽膀胱寒水。
坐功: ”每日丑寅時,平坐,舒兩手,攀兩足,隨用足間力縱而復收五七度,叩齒吐納咽液。”
主治: ”風濕痺人腰腳,髀(大腿骨)不可曲,膕(膝後窩)結痛,腨(ㄔㄨㄢˋ小腿肚)裂痛,項背腰尻(ㄎㄠ屁股,髖骨,薦骨,尾椎骨)陰股膝髀痛,臍反出,肌肉痿,下腫,便膿血,小腹脹痛,欲小便不得,藏毒,筋寒,腳氣,久痣,脫肛。”
白話翻譯:
運
: 主陽明燥金之氣中的霜降。
時
: 配足太陽膀胱經寒水。
方法: 每天的凌晨3~7點,平坐,伸展雙手,攀住雙腳,隨著足部往外縱出的力量,反覆蹬出收回約35次。然後叩齒、吐納、咽津。
功效: 可以治療風、濕邪氣侵犯人體的腰部、腿部,包括大腿、小腿、小腿肚、後項部、後背、後腰、薦骨尾椎…等各部位。肚臍突出,肌肉痿縮,下肢腫,大便膿血,小腹脹痛,小便不利,腿筋寒緊,腳濕氣,久痣脫肛等。
註釋:主氣之第五氣。《素問
‧ 六微旨大論》:為陽明燥金之氣,主秋分後60日又87.5刻。亦即由秋分至小雪,其中包括寒露、霜降、立冬三個節氣。
台灣10、11、12月份當季水果
台灣10月份當季盛產的水果
椪柑、楊桃、番石榴、柳橙、香蕉、木瓜、鳳梨、
葡萄柚、葡萄、溫帶梨、柿子
台灣11月份當季盛產的水果
椪柑、楊桃、番石榴、柳橙、香蕉、木瓜、
葡萄柚、葡萄、柿子、金柑
台灣12月份當季盛產的水果
椪柑、番荔枝、楊桃、番石榴、柳橙、蓮霧、
香蕉、木瓜、印度棗、海梨柑、葡萄、金柑
2012-10-28
小兵立大功的「四神湯」健胃整腸
中 藥 藥 膳
從夜市、菜市場常見的”藥膳聖品”「四神湯」,
來健胃整腸吧!
秘訣1. 兼談中醫「以形補形」之妙
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:四神湯一般與豬肚(溫性)、或豬腸(涼性)一起烹調,而不是我們一般熟知的常與中藥材一起熬補的雞肉或排骨?
不言而喻地,中醫的確有”以形補形”一說。這樣大家便可以自然地聯想並且知道 -- 原來,四神湯有”健脾養胃”功效,對於胃下垂、腸道無力都很有幫助喔。
秘訣2. 藥膳要好吃啊!
~「扶正」心理學、口味要變化 (心安、肺清、肝舒、脾健、腎藏)
~「扶正」心理學、口味要變化 (心安、肺清、肝舒、脾健、腎藏)
我們運用一些膳食與藥材的特性、味道、歸經,來補益內臟,增加一些臟腑的「趨吉避凶」力量,所以稱為「藥膳」,但是,再美味營養的飲食,吃多了總是會膩的,尤其如果真的是針對病人、老人、小孩等體質虛弱的來調補,還是要多準備幾道,讓口味變化。準備藥膳時,千萬別忘了這層簡單的心理喔。
認識四神湯~
★ 為什麼取名「四神湯」?
民間常用茯苓、山藥、芡實、蓮子四味中藥為四神湯,在中藥中稱為〝四臣子〞,台語一發音變成了〝四神〞了,另外有一說法是四神湯的美味香氣,讓四個神仙聞了之後掉入了湯鍋,所以為名。
★ 「四神湯」的變化之妙。
飲食、藥膳都可貴在”加減變化”之妙,大家可以慢慢去欣賞體會。
坊間所賣的四神湯,一般多有薏仁,基本上傳統的四神湯組成為:茯苓、山藥、芡實、蓮子四味,各一兩即可。現在常見的四神湯,則以茯苓、山藥、蓮子各一兩,再搭配芡實和薏仁各五錢較為常見。
如果是體質虛寒,脾胃虛弱、慢性腹瀉的人,建議還是選用傳統四神湯,因為芡實是收澀藥,可以幫助止瀉、固精。相反地,如果容易便秘的體質,就可以選用芡實、薏仁各半的配法,或者不用芡實,另外,還可以酌加半兩滋陰的玉竹。
★ 「四神湯」的美味要訣。
四神湯的成分中,除了茯苓因為含有較多纖維,食用口感較差外,其他都很美味可口。因為四神湯澱粉質高,單獨燉煮口感較澀,可以添加一些蛋白質增加滑潤感。葷食一般加入豬肚、豬腸;素食者則可以加入一些豆製品一起熬煮。
我個人會另外再購買日本鮮山藥(滑溜的黏液顧胃壁)、品質好的蓮子(每年八月台南白河盛產蓮子,可以把握產季多買一些冷凍起來),加入湯中。
四神湯內也可以加入少量當歸,增加其香氣,或者加入少許中藥料理酒,香氣倍增。
由於組成的藥材性味都是甘、平,所以很適合長期食用,各種體質都適宜。
★ 四神湯的〝神奇中藥佐料水〞
您有沒有注意到?台灣各地人潮不斷、深受好評的四神湯,在熱騰騰的湯被盛到碗中後,最後會再加上幾滴〝神奇中藥佐料水〞,香味便飄溢而出。您也可以自製這樣香氣逼人的中藥佐料:將當歸、黃耆、川芎、桂枝、枸杞子不要清洗(以免藥材中留有水分),直接放入米酒中,浸泡一週就可以製成了。
★ 四神湯功效:
適合脾胃腸道較弱者,例如老年人、孩童、產婦,或者手術後調養,特別是患有腸道疾病,容意或者長期慢性腹瀉者。
對於小孩子口水過多(民間老一輩幫小孩”收涎”,便是用”四神粉”),還有中午睡個午覺便”口水流成小河”都是因為”脾虛”,睡覺時嘴巴和眼睛總是閉不起來也是因為”脾虛”。以及老年人或者體質虛弱者頻尿、遺尿、遺精…等都有幫助。
四神湯對於胃下垂,腸道無力導致腹瀉,子宮收縮無力、白帶多,糖尿病、血糖過高者,皆可為平日食膳,幫助回復並增加體力。
有興趣學更多~
最後,我們一起透由四神湯所組成分的資料,來欣賞了解這帖小兵立大功的好藥膳方帖。
四神湯藥材資料
1. 茯苓 (利水滲濕藥)
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。多寄生於松科植物赤松或馬尾松等樹根上。野生或栽培,主產於雲南、安徽、湖北、河南、四川等地。7~9月採挖,除去泥砂,堆置“發汗”後,攤開晾至表面乾燥,再“發汗”,反復多次,至現皺紋,內部水分大部散失後,陰乾;或將鮮茯苓切制陰乾。生用。
性味歸經 甘、淡,平。歸心、脾、腎經。
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。多寄生於松科植物赤松或馬尾松等樹根上。野生或栽培,主產於雲南、安徽、湖北、河南、四川等地。7~9月採挖,除去泥砂,堆置“發汗”後,攤開晾至表面乾燥,再“發汗”,反復多次,至現皺紋,內部水分大部散失後,陰乾;或將鮮茯苓切制陰乾。生用。
性味歸經 甘、淡,平。歸心、脾、腎經。
功 效 利水滲濕,健脾,安神。
應 用 1.用於小便不利、水腫及停飲等水濕症。茯苓利水而不傷氣,藥性平和,為利水滲濕要藥。凡水濕、停飲均適用。常與豬苓、澤瀉同用以加強利水滲濕作用,並隨濕熱、寒濕等不同性質,配伍有關藥物。如濕熱配車前子、木通;寒濕配附子、乾薑等。又茯苓既能利水滲濕,又能健脾,故脾弱運遲、水濕停蓄者用之,有標本兼頤之效,停飲所致的頭眩、心悸、咳嗽,亦持為要藥。本品與白朮同用,其健脾利濕之功益彰,如五苓散、苓桂朮甘湯等均配伍有茯苓、白朮。
2.用於脾虛症。茯苓能健脾。脾虛體倦、食少便溏者,每與黨蔘、白朮、甘草等補脾藥同用,即四君子湯。
3.用於心悸、失眠。本品能寧心安神。常與朱砂、棗仁、遠志等安神藥同用。茯苓可通心氣於腎,遠志可通腎氣於心。
用量用法 10~15g。用於安神,可以朱砂拌用,處方寫朱茯苓或朱衣茯苓。
文獻摘要
《本經》 “主胸脇逆氣,憂恚驚邪恐悸……利小便。”
《本草衍義》 “茯苓、茯神,行水之功多,益心脾不可闕也。”
《本草綱目》 “後人治心病必用茯神,故洁古張氏於風眩心虛,非茯神不能除,然茯苓未嘗不治心病也。”
《藥品化義》 “茯苓最為利水除濕要藥,書曰健脾,即水去而脾自健之謂也。”
《世補齋醫書》“茯苓一味,為治痰主藥。痰之本,水也,茯苓可以行水;痰之動,濕也,茯苓又可以行濕。”
附 註
茯苓在加工時將菌核內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或小片塊,即為白茯苓;皮層下的赤色部分,即為赤茯苓;帶有松根的白色部分,切成方形薄片,即為茯神,亦稱抱木神。傳統習慣認為白茯苓偏於健脾,赤茯苓偏於利濕,茯神偏於安神。茯苓菌核的黑色外皮,性味同茯苓。功能利水消腫。多用於水腫,常與生薑皮、桑白皮、陳皮、大腹皮同用,即五皮飲。
2. 山藥 (補氣藥)
為薯蕷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薯蕷Dioscorea opposite Thunb.的塊根。以產於河南新鄉地區為佳,稱為懷山藥。河北、山西、山東及中南、西南地區也有栽培。在霜降後採挖。洗淨,刮去粗皮,或用硫磺熏過,曬乾或風乾成為毛山藥;或再經浸軟,搓壓為圓柱狀,磨光,成為光山藥。潤透,切片。生用或炒用。
性味歸經 甘,平。歸脾、肺、腎經。
功 效 益氣養陰,補脾肺腎。
應 用 1. 用於脾虛氣弱,食少便溏或泄瀉。本品既補脾氣,又益脾陰,且兼澀性,
能止瀉。常與人蔘、白朮、茯苓等同用,如蔘苓白朮散。
2. 用於肺虛喘咳。本品能補肺氣,益肺陰,故適用於肺虛久咳或虛喘。可配伍黨蔘、麥冬、五味子等藥同用。
3. 用於腎虛遺精、尿頻、婦女白帶過多。本品能補腎,且兼有固澀作用。如
六味地黃丸,既以本品配伍熟地、山萸肉同用,可治腎虛遺精;又如縮泉丸,即以本品與益智仁、烏藥同用,可治腎虛尿頻。至於婦女白帶過多,
往往與脾虛有濕或腎虛不固有關;如脾虛有濕者,多配伍黨蔘、白朮、車
前子等健脾利濕藥同用;如白帶發黃而有濕熱者,當加黃柏;如腎虛不固
者,多配伍熟地、山萸肉、菟絲子等補腎收攝藥同用。
此外,用治消渴有效。可因補氣養陰而止渴。多以本品大量〈一日250g〉
水煎代茶飲;也可配伍黃耆、葛根、知母、天花粉等同用,如玉液湯。
用量用法 煎服10~30g,大量60~250g。研末吞服,每次6~10g。補陰宜生用,健脾
止瀉宜炒黃用。
使用注意 本品養陰能助濕,故濕盛中滿或有積滯者忌服。
文獻摘要
《本 經》 “主傷中,補虛贏,除寒熱邪氣,補中、益氣力,長肌肉,強陰。”
《日華子本草》 “主泄精,健忘。”
《本草綱目》 “益腎氣,健脾胃,止泄痢,化痰涎,潤皮毛。”
《本草正》 “山藥能健脾補虛,滋精固腎,治諸虛百損,療五勞七傷,第其氣輕性緩,非堪專任,故補脾
肺虛必主蔘、朮,補腎水必君茱、地,澀帶濁須破故同研,固遺泄仗菟絲相濟……”
附 註
《本經》原名薯蕷。
3. 蓮子 (收澀藥)
為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成熟種仁,中心部包裹著綠色胚芽,俗稱蓮子心。產於湖南(湘蓮)、福建(建蓮)、江蘇(湖蓮)、浙江及南方各地池沼湖溏中。8~9月採收成熟蓮房,取出果實,除去果皮曬乾。
性味歸經 甘、澀,平。歸脾、腎、心經。
功 效 補脾止瀉,益腎固精,養心安神。
應 用 1. 用於脾虛久瀉,食欲不振。本品甘平補益,澀能收澀,故有補脾止瀉的功
效。多與人蔘、白朮、茯苓、山藥等同用,如蔘苓白朮散,可治上述症候。
2. 用於腎虛遺精、滑精。本品有補腎固精功效。如金鎖固精丸,即以之配伍
沙苑子、龍骨、牡蠣、蓮鬚等同用,治遺精滑精等症。
3. 用於虛煩、驚悸失眠。本品能養心益腎,交通心腎,可配伍麥冬、茯神、柏子仁等清心安神藥同用。
此外,還可用於婦女崩漏、白帶過多等症,有養心、益腎、固澀的功效。
用量用法 6~15g。
使用注意 大便燥結者不宜服。
文獻摘要
《本 經》 “主補中,養神,益氣力。”
《本草拾遺》 “令髮黑,不老。”
《食醫心鏡》 “止渴,去熱。”
《日用本草》 “止煩渴,治瀉痢,止白濁。”
《滇南本草》 “清心解熱。”
《本草綱目》 “交心腎,厚腸胃,固精氣,強筋骨,補虛損……止脾泄久痢,赤白濁,女人帶下崩中諸血病。”
《本草備要》 “大便燥者勿服。”
附 註
1. 蓮 鬚 為蓮花中的花蕊。味甘、澀,性平。功能清心固腎,澀精止血。可治夢遺滑精、遺尿尿頻、吐
血崩漏等症。常與沙苑子、芡實、龍骨、牡蠣等同用,如金鎖固精丸。用量1.5~5g。
2. 蓮子心 為蓮子中的青嫩胚芽。味甘,性寒。功能清心,去熱,止血,澀精。治溫熱病煩熱神昏,可與
玄蔘心、蓮心麥冬、竹葉捲心等同用,如清宮湯;治吐血、遺精等症,可單用研末服。用量1.5~3g。
3. 蓮 房 為蓮的成熟花托,即蓮蓬殼。味苦、澀,性溫。功能消瘀止血。可治崩漏下血、尿血等症。炒
炭用。用量5~10g。
4. 荷 葉 為蓮的葉片。味甘、澀,性平。功能清暑利濕,升陽止血。可用於暑熱病症及脾虛泄瀉和多種
出血症。暑病常與銀花、扁豆花、西瓜翠衣等同用,如清絡飲;出血症常與生地、側柏葉等同
用,如四生丸。用量3~10g。
4. 芡實 (收澀藥)
為睡蓮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.的成熟種仁。主產湖南、江蘇、安徽、山東等地。8月至9月採收。去其外之刺皮,壓碎硬殼,取仁曬乾;或再去掉紅棕色內種皮後曬乾。用時搗碎。
別 名 雞頭實
性味歸經 甘、澀,平。歸脾、腎經。
功 效 補脾去濕,益腎固精。
應 用 1. 用於脾虛泄瀉,日久不止。本品甘平補脾,兼可祛濕,澀能收斂。治脾虛
久瀉或久痢,多配伍黨蔘、白朮、山藥、蓮子等同用。
2. 用於腎虛遺精、小便不禁、白帶過多。本品有益腎固精功效。如金鎖固精
丸,以之與沙苑子、龍骨、牡蠣、蓮子等同用,治遺精、滑精;水陸二仙
丹即以芡實與金櫻子同用,治遺精、尿頻、白帶過多等症。
用量用法 10~15g。
文獻摘要
《本 經》 “主治濕痺腰脊膝痛,補中,除暴疾,益精氣,強志,令耳目聰明。”
《日華子本草》 “開胃助氣。”
《本草綱目》 “止渴益腎,治小便不禁,遺精白濁帶下。”
《本草求真》 “味甘補脾,故能利濕,而使泄瀉腹痛可治……味澀固腎,故能閉氣,而使遺帶小便不禁皆癒。
功與山藥相似,然山藥之補,本有過於芡實,而芡實之澀,而有勝於山藥,且山藥兼補肺陰,
而芡實則止於脾腎,而不及於肺。”
5. 薏苡仁 (利水滲濕藥)
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Coix lachrymal – jobi L.的成熟種仁。大陸大部分地區均產,主產於福建、河北、遼寧等地。秋季果實成熟時採割植株,曬乾,打下果實,再曬乾,除去外殼及種皮。生用或炒用。
性味歸經 甘、淡,微寒。歸脾、胃、肺經。
功 效 利水滲濕,健脾,除痺,清熱排膿。
應 用 1. 用於小便不利、水腫、腳氣及脾虛泄瀉等。薏苡仁淡滲利濕,兼能健脾,
功似茯苓。凡水濕滯留、尤以脾虛濕勝者為適用。脾虛濕勝之食少泄瀉、
水腫腹脹、腳氣浮腫,皆可用本品配伍利濕、健脾的藥物。又本品性偏微
寒,能清利濕熱,亦適用於濕熱淋症,如《楊氏經驗方》單用薏苡仁煎 服,治療沙石熱淋。
本品亦適用於濕溫病邪在氣分,濕邪偏勝者。常與杏仁、蔻仁、半夏、厚朴等藥同用。如三仁湯、藿朴夏苓湯。
2. 用於風濕痺痛、筋脈攣急。本品既能滲濕,又能舒筋脈,緩和攣急。如麻
黃杏仁薏苡仁粥,用薏苡仁為末煮粥,日日食之,治久風濕痺,筋脈攣急,水腫等。
3. 用於肺癰、腸癰。薏苡仁能清熱排膿,治療內癰。治肺癰咳吐膿痰,可與葦莖、冬瓜仁、桃仁配伍,即葦莖湯;治腸癰,可與敗醬草、丹皮、桃仁等配伍。
用量用法 10~30g。本品力緩,用量須大,宜久服。健脾炒用,其餘生用。除入湯劑、丸散外,亦可作羹或與粳米煮粥、飯食用,為食療佳品。
文獻摘要
《本 經》 “主筋急拘攣,不可屈伸,風濕痺,下氣。”
《別 錄》 “除筋骨邪氣不仁,利腸胃,消水腫,令人能食。”
《食療本草》 “去乾濕腳氣。”
《本草綱目》 “薏苡仁,陽明藥也,能健脾益胃。虛則補其母,故肺痿、肺癰用之。筋骨之病,以治陽明為
本,故拘攣筋急、風痺者用之。土能勝水除濕,故泄瀉、水腫用之。
《本草新編》 “薏仁最善利水,不至耗損真陰之氣,凡濕盛在下身者,最宜用之。視病之輕重,準用藥之多
寡,則陰陽不傷,而濕病易去。故凡遇水濕之症,用薏仁一、二兩為君,而佐以健脾去濕之
味,未有不速於奏效者也,倘薄其氣味之平和而輕用之,無益也。
2012-10-25
十二正經
十二正經經絡循行路線 & 穴道
一、手太陰肺經《黃帝內經 ‧ 靈樞 ‧ 經脈》
手太陰肺經穴道
二、手陽明大腸經《黃帝內經 ‧ 靈樞 ‧ 經脈》
手陽明大腸經穴道
三、足陽明胃經《黃帝內經 ‧ 靈樞 ‧ 經脈》
足陽明胃經穴道
四、足陽明脾經《黃帝內經 ‧ 靈樞 ‧ 經脈》
足太陰脾經穴道
五、手少陰心經《黃帝內經 ‧ 靈樞 ‧ 經脈》
手少陰心經穴道
六、手太陽小腸經《黃帝內經 ‧ 靈樞 ‧ 經脈》
手太陽小腸經穴道
七、足太陽膀胱經《黃帝內經 ‧ 靈樞 ‧ 經脈》
足太陽膀胱經穴道
八、足少陰腎經《黃帝內經 ‧ 靈樞 ‧ 經脈》
足少陰腎經穴道
九、手厥陰心包經《黃帝內經 ‧ 靈樞 ‧ 經脈》
手厥陰心包經穴道
十、手少陽三焦經《黃帝內經 ‧ 靈樞 ‧ 經脈》
手少陽三焦經穴道
十一、足少陽膽經《黃帝內經 ‧ 靈樞 ‧ 經脈》
足少陽膽經穴道
十二、足厥陰肝經《黃帝內經 ‧ 靈樞 ‧ 經脈》
足厥陰肝經穴道
一、手太陰肺經《黃帝內經 ‧ 靈樞 ‧ 經脈》
手太陰肺經穴道
二、手陽明大腸經《黃帝內經 ‧ 靈樞 ‧ 經脈》
手陽明大腸經穴道
三、足陽明胃經《黃帝內經 ‧ 靈樞 ‧ 經脈》
足陽明胃經穴道
四、足陽明脾經《黃帝內經 ‧ 靈樞 ‧ 經脈》
足太陰脾經穴道
五、手少陰心經《黃帝內經 ‧ 靈樞 ‧ 經脈》
手少陰心經穴道
六、手太陽小腸經《黃帝內經 ‧ 靈樞 ‧ 經脈》
手太陽小腸經穴道
七、足太陽膀胱經《黃帝內經 ‧ 靈樞 ‧ 經脈》
足太陽膀胱經穴道
八、足少陰腎經《黃帝內經 ‧ 靈樞 ‧ 經脈》
足少陰腎經穴道
九、手厥陰心包經《黃帝內經 ‧ 靈樞 ‧ 經脈》
手厥陰心包經穴道
十、手少陽三焦經《黃帝內經 ‧ 靈樞 ‧ 經脈》
手少陽三焦經穴道
十一、足少陽膽經《黃帝內經 ‧ 靈樞 ‧ 經脈》
足少陽膽經穴道
十二、足厥陰肝經《黃帝內經 ‧ 靈樞 ‧ 經脈》
足厥陰肝經穴道
把握『霜降』節氣養生過好冬!
本來沒有特別想寫秋天的最後一個重要的節氣『霜降』的,但是,卻很”應景”的,親友在昨晚來電,問了這三天來她身體不舒服的症狀。所以,還是寫下來在『霜降』節氣,大家要”顧胃防寒”、”現在就開始進行膝關節的保養”這兩大重點分享給大家~
在這個節氣,是慢性胃炎和胃、十二指腸潰瘍復發的高峰期。今年的秋季涼的明顯,對腸胃道黏膜和蠕動影響也會明顯,加上許多人平日白天仍是冷飲不斷,晚上外食族們又以火鍋、燒烤… ... 等易上火的熱食為主,也增加胃黏膜的刺激。
舉幾個近日真實發生在身旁友人身上的例子,來為大家說說一些值得大家參考注意的現象:
”顧胃防寒”
一、水菓不能亂吃
洗完頭之後不擦乾、吹乾的' W女士 ',依舊走”自然乾”路線的過程中,在這個節氣「頭風」就悄悄來了,頭部側面和前額部的胃經、膽經部位竟然綿綿痛了起來。
平日幾乎未曾頭痛的 'W女士' 本來有恃無恐地不吹頭髮。問了她近日的飲食才知道:連續三、四天,早餐時貪方便,自以為健康地每天一根7-11櫃台就有賣的香蕉(香蕉性寒,有”滑腸”的功效,也就是可以幫助排便。但是脾胃虛寒,便溏腹瀉者不宜多食、生食;胃酸過多者不可食用,急慢性腎炎及腎功能不全者忌食;香蕉不宜和番薯同食) ;以及一盒FamilyMart全家便利商店的水果盒,裡頭有木瓜、香瓜、番茄和奇異果(全部套句中醫的話叫做”一派寒涼”,非常不適合一大早吃的水菓們),可憐的胃和大腸就這樣”忍著”,於是,前額頭痛(陽明胃經頭痛)不斷。
二、壓力、飲食不正常,加上受風寒
H小姐是位騎摩托車上下班的朋友,也在近日偏頭痛了起來。繁忙又不熟悉的新業務,加上騎車”灌風”,壓力大加上飲食不正常,再受到風寒,側頭部就痛了起來(膽經與胃經都同時經過那裡)。
三、腿部外側的膽經、胃經都是「陽經」,不適合受涼
晚上睡覺還在吹電扇、露著大腿吹整晚的V小姐,和每天一大早一定一大杯冰咖啡過癮的C小姐,整條腿外側胃經的部位(小腿骨外側)近日都不約而同的陣陣發寒。
四、
上述幾位朋友的腸胃最近蠕動都較紊亂,排便次數較多、偏軟便或不成形。
且出現噁心想嘔吐感,或胃部不適。
怎麼辦?
一、
避免在上午吃寒涼的食物,避免冷飲與刺激性飲食(如咖啡、麻辣鍋等)。
二、
喝點四神湯,或熱粥。
三、
可以熱灸小腿肚的「足三里穴」,手上的「溫溜穴」。
四、
用薑熱水泡腳。
五、
晚上睡覺時穿長褲。
六、
注意腹部的保暖。
”現在就開始進行膝關節的保養”
在這些例子裡面,還有一例是在手腕部出現紅斑。冬季是各類關節炎、紅斑性狼瘡......好發的季節,尤其是身體寒氣重又體虛的朋友。天氣日漸變涼,「預防勝於治療」而非等到痛起來了才保養。在『霜降』節氣,就可以以下面方法保養:
一、
灸腿上的「足三里穴」,一直到胃部與小腿肚覺得暖暖的。可以再加上膝蓋的兩個膝眼(外膝眼是胃經的「犢鼻穴」)。
二、
神闕灸(「神闕穴」就是肚臍眼),將腹部灸的暖暖地。或者深吸口氣到腹腔內閉氣後,以手掌心繞著肚臍劃圓按摩。
三、
防止膝蓋部位受寒。
四、
平日要養成走動的好習慣,另外,可以搭配腰部搖呼拉圈劃圓的姿勢,讓我們身體的”帶脈”(繞行腰部一周的脈,可以幫助腰腿有力氣)氣血活絡起來。
五、
以掌心摩擦大腿正中央(胃經「伏兔穴」上下)生熱保暖。
六、
以掌心摩擦整個上腹部胃脘的位置,生熱保暖。若嘴巴感到有火氣,或者打嗝現象,讓其自然發生。
『霜降』節氣,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,按中醫理論,是要開始做點過冬防寒的準備囉~。
2012-10-24
手太陽小腸經脈
十二經脈氣血運行(流注)第二環:手足少陰與太陽經
手太陽小腸經
循 行
《靈樞·經脈》:小腸手太陽之脈,起於小指之端,循手外側上腕,出踝中(1),直上循臂骨(2)下廉,出肘內側兩骨(3)之間,上循外後廉,出肩解,繞肩胛(4),交肩上,入缺盆,絡心,循嚥下膈,抵胃,屬小腸。
其支者:從缺盆循頸,上頰,至目銳眥(5),卻入耳中。
其支者:別頰上(出頁) (6),抵鼻,至目內眥(斜絡於顴)。
【註釋】
(1) 踝 ─ 此指手腕後方小指側的高骨。
(2) 臂骨 ─
指尺骨。
(3) 兩骨 ─
指尺骨鷹嘴和肱骨內上髁。
(4) 肩解、肩胛 ─
滑伯仁注:“脊兩旁為膂,膂上兩角為肩解,肩解下成片骨為肩胛。”張介賓注:“肩後骨縫曰肩解。 ”按:“肩後骨縫”指肩關節縫;兩角指左右肩峰與肩胛岡部;成片骨即指肩胛骨體。
(5) 目銳眥 ─ 《靈樞·癲狂》:“目眥外決於面者為銳眥。”指目外角。目大角為內眥。
(6) (出頁) ─ 音拙。眼眶的下方,包括顴骨內連及上牙床的部位。
【語譯】
手太陽小腸經:從小指外側末端開始(少澤),沿手掌尺側(前谷、後溪),上向腕部(腕骨、陽谷),出尺骨小頭部(養老),直上沿尺骨下邊(支正),出於肘內側當肱骨內上髁和尺骨鷹嘴之間(小海),向上沿上臂外後側,出肩關節部(肩貞、臑俞),繞肩胛(天宗、秉風、曲垣),交會肩上(肩外俞、肩中俞;會附分、大杼、大椎),進入缺盆(鎖骨上窩),絡於心,沿食管,通過膈肌,到胃(會上脘、中脘),屬於小腸。它的支脈:從鎖骨上行沿頸旁(天窗、天容),上向面頰(顴髎),到外眼角(會瞳子髎),彎向後(會和髎),進入耳中(聽宮) 。
它的又一支脈:從面頰部分出,上向顴骨,靠鼻旁到內眼角(會睛明),接足太陽膀胱經。
此外,小腸與足陽明胃經的下巨虛脈氣相通。
病 候
《靈樞·經脈》:是動則病:嗌痛,頷(1)腫不可以顧,肩似拔,臑臑似折。
是主“液”所生病者(2):耳聾,目黃,頰腫,頸、頷、肩、臑臑、肘臂外後廉痛。
【註釋】
(1) 頷 ─ 音汗.指頦下結喉上兩側肉之軟處。
(2) 主液 ─ 小腸受盛胃腑腐熱下傳的水穀,經進一步消化和沁別清濁,其精華部分由脾轉輸,營養於全身,糟粕下走大腸,水液歸於膀胱,因此水腸可產生水液,故本經主液所生病證。
【語譯】
本經有了異常變動就表現為下列病症:咽喉痛,頷下腫不能回顧,肩部痛得像牽引,上臂痛得像折斷。
本經所屬腧穴能主治有關“液”方面所發生的病症:耳聾,眼睛昏黃,面頰腫,頸部、頷下、肩胛、上臂、前臂的外側後邊痛。
手太陽絡脈
【循行】
《靈樞·經脈》:手太陽之別,名曰支正。上腕五寸,內註少陰;其別者,上走肘,絡肩髃。
實,則節弛肘廢(1);虛,則生肬(2),小者如指痂疥(3)。取之所別也。
【註釋】
(1) 節弛肘廢 ─
指肩肘部關節鬆馳痿廢不用。
(2) 肬 ─
音由。與疣通,贅生在皮膚上的小瘤。
(3) 痂疥 ─ 此指疣之多生如指痂疥之狀。
【語譯】
手太陰絡脈,名支正。在腕關節後五寸處,向內側注入手少陰心經;其支脈上行經肘部,上絡於肩髃部。
手太陽絡脈出現的實證,關節弛緩,肘部痿廢不用;虛證,皮膚贅生小疣。可取手太陽絡穴治療。
[本經穴]少澤(井)、前谷(滎)、後溪(輸)、腕骨(原)、陽谷(經)、養老(郄)、支正(絡)、小海(合)、肩貞、臑俞、天宗、秉風、曲垣、肩外俞、肩中俞、天窗、天容、顴髎、聽宮。
[交會穴]大椎(督脈),上脘、中脘(任脈),睛明、大杼、附分(足太陽),和髎(手少陽),瞳子髎(足少陽)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